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皇家兵工厂  (第2/2页)
在火器方面别有心得,朕欲在西苑编练禁卫新军,然而兵仗局制作的火器却不堪使用,不知徐尚书可有见教?”    徐光启道:“不知陛下所练新军是用来守城还是用以野战?”    朱由检问道:“守城如何,野战又如何?”    徐光启道:“若是守城,臣建议多造大炮,最好是仿造西人红夷大炮,其炮重数千斤,射程数里,威力极大,用以破敌最是厉害。    若是野战的话,臣建议多造佛郎机小炮,其炮为子母铳射速极快,射程一里多,再配以射程达百步的鲁密铳即可。”    “鲁密铳?”朱由检愣了一下,“朕只听说过三眼铳。”    徐光启解释道:“鲁密铳是万历年间赵士桢模仿西夷人鸟铳设计出来的火铳,在火铳中射程最远最毒,赵士桢著有《神器谱》一书,专门讲述鲁密铳及其他火器制作使用办法。    不过这种火铳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极高,非一般铁匠所能打造。而三眼铳现在广泛用在军中,其头部三个火铳,可轮发可齐射,然而射程只有十步。不过三眼铳制作工艺简单,临战射出的弹丸密集,故在军中装备非常普遍。”    朱由检摇了摇头:“射程十步,远不如弓箭,实在是不济事。朕要造便造鲁密铳,不知徐尚书可能助朕?”    徐光启道:“陛下所命,臣不敢辞。不过臣年老力衰,恐精力不济,其实有比臣更好的人选。”    朱由检忙道:“是谁?”    毕竟徐光启是礼部尚书,让他负责打造火器,实在是大材小用,若是有人能替代他,自然是更好。    “臣的学生孙元化,”徐光启捋髯微笑道,“元化万历四十年中举,却喜欢西学无心继续科举,对西洋火器有着很深研究。天启二年,兵部尚书孙承宗经略蓟辽,元化献《备京》、《防边》两策,并辅助孙兵部筑宁远城,造红夷大炮十一门。天启六年,老奴率建奴大军攻打宁远,便在宁远城外折戟沉沙,老奴重伤半年后死去。”    “孙元化!”朱由检咀嚼着这个名字,他当然有印象。    上一世,崇祯四年,皇太极率建奴大军攻打大凌河,其时孙元化任登莱巡抚,朝廷调其部下军队增援大凌河,谁知道其部将孔友德却叛变,占了登州,劫掠胶东半岛,半个山东为之糜烂,剿灭用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朝廷调集了大批军队,废了很大代价才把叛乱扑灭。    而孙元化作为登莱巡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被押解到朝廷后,朱由检亲自下旨,把其明正典刑。    朱由检却没想到,这个孙元化竟然精通西洋枪炮,就连徐光启对其也十分推崇。    看来,还是朕不会用人啊,这孙元化明明是搞技术的人才,就不该让他去镇守一方。    “如此,便给孙元化一个兵部主事的职务,让他专门替朕制造火器吧。”朱由检当即道,“朕决议建皇家兵工厂,就让孙元化负责,专门为我大明军队制作精良武器!”    徐光启微笑道:“陛下圣明!”    朱由检道:“还有什么懂火器的人才,可一并说来。”    徐光启有些不好意思道:“还真有,臣的外甥陈于阶,正在跟着臣研究历法,也懂些火器知识,也许可以一用。”    朱由检问道:“可有功名?”    徐光启摇摇头:“他平素喜欢杂书,西洋传过来的书籍读了不少,正经的五经四书却不爱看,一直没有考中功名。”    朱由检点点头:“如此先给他一个兵部司务的官职,让他辅佐孙元化造火器吧。”    徐光启忙道:“多谢陛下。”    陈于阶读书根本不行,想考取功名很难,兵部司务虽然只是九品小官,却是正经的官身。而且火器造的好,以后说不定还能升官。任国成的陛下因何造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