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八章 土地问题 (第4/4页)
有勋贵的地,每年交多少都有定数。他们才不管收成多少,不管老天爷赏不赏脸,少一粒米都不成!早些年,后爹还在的时候,种一年地,还要倒欠人家的租子!” “频阳的皇庄,占多少地?”王镡冷脸,对王栩问道。 王栩躬身道:“一开始是一万顷!” “现在呢!”王镡神色更冷几分。 王栩道:“两万有余!” 原来,频阳最大的地主,竟然是王家自己。 王镡也没了吃的心思,站起身,说道:“给她钱!” 说完,背手就走,身边随从,赶紧快步跟上。 “怎么会有这么多?”走着,王镡忽然回头,对王栩问道,“朕看过户部的存档,频阳的皇庄不是只有五百多顷吗?怎么这么多?” “那是元武元年的事,一开始定皇庄,为的是养活看祖地和东乡的王家人。”王栩道,“后来,缉事司、缉捕司整治国内他国细作,抄了许多官员豪绅的家,连带许多他们的佃户,也成了皇庄的佃户!” 频阳是王氏一族起家之地,并州自立之初,很多雍国官员、富商就看上了频阳。因为雍国是不能容忍一个出了叛逆的而家族的。还是伪帝,大手一挥,给王家留了五百多顷,剩下的地都让其他人瓜分了。 唐国在关中建立之后,那些瓜分了频阳土地的人,识相的,偷偷将地还了,不识相地想反抗的,就被抄家灭族了,他们名下的土地也自然充公。 所以当初不过数百顷的庄子,现在膨胀到两万余。 “倒欠租子怎么回事?”王镡又怒道,“当佃户种了一年,怎么还能欠债?” 王栩说道:“皇庄的租子,都是光禄寺各位大人定的,每年的产出核算之后,留下祖地和东乡使用的,其余都送至栎阳,用作驻扎冯翊郡五万大军的军粮!” “因为要用作军粮,所以哪怕年份不好,也不会少收,对不对?”王镡冷笑道,“皇家的田庄都如此,勋贵家的田庄,恐怕更是变本加厉!” 说到此处,他的怒气溢于言表,厉声道:“频阳县境内,好地都在皇庄和勋贵手里,还有赏赐给伤残老军的勋田,还有军卫的屯田,还要保证每年大仓的仓储充足。为了皇室的体面,面面俱到,唯独百姓吃亏!百姓无田就要去当佃户,一年的辛苦,都交了地租!” 王栩不敢出声,小心翼翼地说道:“圣上,规矩就是如此。频阳是龙兴之地,祖地所在!” “别说了!”王镡冷眼打断,甩手前行。 身后几人对视一眼,快步跟上。 “圣上,末将家在频阳也有封地,大概七百多顷!”王湔迈着罗圈步,小心地说道,“圣上怜悯百姓,末将可以献出来,户部核实之后,发给百姓耕种!” “杯水车薪!”王镡继续走着,顺嘴说道。 频阳麻烦就麻烦在,它既是太上皇的故乡,又是王氏一族崛起的地方,更是大唐频阳勋贵们的故土。 这里本就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一股脑把功臣都封在此处,就会造成今日民无田可耕的局面。 而且由于勋贵太多,官府根据人丁授地,授给百姓的田地,也都不是什么好地。 看出王镡心中不顺,回到宅院之后,王湔等四下无人时,又道:“圣上,不若末将上道折子,请朝廷收回封地?” “这行不通!”王镡坐在座椅上,揉着太阳穴,说道,“频阳的封地,都是频阳勋贵们拿命换来,传家的田地。这又是他们的老家,他们若愿意交回来,就有鬼了!而且,这事你来挑头不行,威望不够,根本说不动那些人!” 王湔心中一动,说道:“圣上,前雍朝镇北将军、宗人府宗人、三长老王士晖,唐国建立之前,就是在东乡荣养的。这事反正也急不得,不如您到时候和他通通气?” “王士晖倒是个人选,威望也够,是个法子。”王镡心中想道。木原十二钺的大雍一小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