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秦二世而亡  (第1/2页)
    竹简上的字,难看得像狗爬。    以字态优美而著称于世的秦小篆被人写成这幅德行,赢正平时看到这样的奏章,肯定会把写奏章的人罢免。    或者腰斩。    此刻却蹲在窑门口看得十分开心。    不容易啊!    一个小里长,却能清楚地把租税人口记录得清清楚楚。    远超他对里长的要求。    按照这个水平计算,起码得提升到亭长或三老级别。    做乡长还差点火候。    “彩!”    看完竹简里的内容,他笑眯眯地来到被寺人搀扶的里长眼前:“叫丑夫是吧?”    “禀,禀,禀,大,大王,草民,是叫,叫,叫丑夫。”    “里长干的不错,六户人家收缴租税五千斤粟米。难为你了。”    “大,大,大王,万年,大秦,万,万年。”    “寡人再去其他五户人家看看,你陪着。”    “诺!”    即便深居宫闱,嬴政也知道大秦最好的水田亩产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的事情。    浇不了水的薄田就更不用提了。    能到亩产六十斤就是丰收。    而六户人家共计拥有田产一百八十亩。    年产粟米不会超过一万五千斤。    就这样的客观条件,里长还能收上五千斤租税,真是个不得了的事。    而大秦的粮仓,就是跟丑夫一样的无数个小里长催收上来的。    看似不起眼的里长,其实是供养大秦官宦和军队的顶梁柱。    国师提议用退伍士卒替换流氓当里长、亭长。    建议很美。    用里长、亭长、三老、乡长之类基层岗位都放上最可靠的兵卒,用来酬谢他们奋勇杀敌的功绩。    不但能提升管理效率,还能让庶民多点盼头。    但,事情不能看表面。    也不能凭吹牛皮做决定。    国师说的很明白,这是跟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游戏,他不能当真。    具体能不能落实下去,他还要亲自查看。    看看现在用的流氓混子能否管好基层。    然后再做是否替换的决定。    既然摆开架势来走访民间,就得多走多看多问。    不能走马观花。    他是大王,想干啥就干啥。    朝廷百官只能跟在后面瞪大了眼睛到处瞎寻摸。    也想探探自家大王的心意:到底要干啥呀?    咱大秦的黎民好歹还有条活路,还有自己的田产。    这就很不错了。    总不能让他们真吃饱肚子吧?    丑夫腿软的厉害,领不了路。    领路的活计还是赵高在干。    这厮天天陪着自家大王,知道大王到底想看什么。    直接带着众人来到一家没院墙的人家。    院子里,整整齐齐地跪着一家三口。    “大王,这家户主叫二蛋,家里两个儿子都在函谷关……”    一家五口人,两个在边关。    算是标准的老秦人。    老两口身边陪着的是最小的儿子,只有十一岁。    身上都穿着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单衣在寒风中不断抖动,抖动。    嬴政没有因为吓瘫丑夫而放弃和蔼的笑容,依然亲自上手把老两口扶起来,再让寺人搀扶着一起进了窑洞。    进门一盘大火炕。    炕上脏兮兮地堆着一堆不知名的东西,类似被褥。    没有炕桌,没有火盆,没有木柜。    半截缸碴里堆着约有百斤粟米。    “这些粟米,就是你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