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夏文圣 第611节 (第1/1页)
给百姓们拖延时间逃跑。 明白这点后,众将士也彻底没有任何言语了。 他们立在这里,无惧一切。 “杀。” 震耳欲聋的杀喊声响起。 这群将士,无畏向前。 半个时辰后。 四百多人,仅剩下一人,唯一活下来的人,面上全是鲜血,有部分敌人的,但大部分是自己同胞之血。 他眼神已经迷离,体力不支,匈奴铁骑高高俯视着他。 眼神当中满是不屑。 “杀。” 他已经无力,可到了最后一刻,他的声音,震耳发聩。 血光之下。 他倒下来了。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 匈奴人们,将他们的尸体,悬挂在城墙之上。 城墙上。 一个个将士被活捉,他们在上面被行刑。 这是一种耀武扬威,这是一种践踏。 但,这都不是绝望的,当城门被匈奴人掌控后,城内关闭。 从城门被彻底关闭后,真正的可怕出现了。 化作人间炼狱。 一幕幕画面出现。 有百姓,惨死在匈奴人刀下。 有百姓,被活活虐杀。 有百姓,成为这些匈奴的玩物。 将士们,受尽折磨,宁死不屈。 他看到,有的将士,箭羽穿心,也依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 他还看到,有将士们为了保护百姓,故意暴露自己的身影,死在匈奴人刀下。 这一刻。 没有一个将士是怕死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肩着什么。 这就是大夏将士。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顾锦年从幻境中醒来。 周围的一切,在这一刻彻底平静下来了。 依旧是荒凉。 依旧是一个个石墩。 可这些石墩,在顾锦年眼中,已经彻底变了。 他们不在是一种祭奠。 而是一段段令人无法忘记的仇恨。 这一刻。 顾锦年彻底明白老爷子说的那句话了。 陛下。 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议和。 为什么? 因为,这份仇恨,陛下忘记不了,也不可能忘记。 这是国仇。 怎可能轻易忘记。 此时此刻,顾锦年也彻底明白,修改史书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史书修改。 这人间炼狱,就能修改吗? 几笔青墨简单。 可这段历史,怎能让人忘记? 谁又敢去忘记? 想到这里。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这一刻他不再犹豫,朝着陵园之外走去。 之前。 他站在国家利益之上,去思考这次议和之事。 认为这次议和,大夏应当什么都不能答应对方。 可现在,他彻底明白。 大夏不需要议和! 陛下不想要议和! 因为这些人不会答应。 他们虽然死了,可他们还在看着,看看谁会忘了他们,看看谁在遗忘他们。 越是如此想,顾锦年心中的愤怒就越盛。 后世人。 不去铭记这份血的仇恨也就算了。 有人选择忘记。 有人选择无视。 有人为了利益想要抹去。 更有的人,竟嚷嚷着应当放下仇恨,注视前方。 这,怎敢? 这,配甚? 不羞愧吗? 还是人吗? 顾锦年走出陵园,他快速往潼关军营走去。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 顾锦年来到了潼关军营。 军营外,站着数十名将士们,他们手持兵刃,无论风吹雨打,耸立不倒。 他们驻守边境,吃着这天下最苦的苦,保护身后千千万万的百姓。 将士们看到了顾锦年,似乎是国公之前通知了,他们没有阻拦。 见到顾锦年后,更是一个个恭敬无比。 “我等见过世子殿下。” 他们身在边境,却也听说过顾锦年的威名。 为民伸冤。 宁死不屈。 这般的行为,使得顾锦年在军中有着极好的名声。 可面对众人的恭敬一拜。 顾锦年立刻拜了回去,没有丝毫世子的架子。 “诸位将士镇守一方,保家卫国,何须大礼,应当是顾某向诸位行礼。” 顾锦年朝着众人深深一拜,他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 若未去陵园之前。 他很难有这样的觉悟。 “世子殿下请。” 感受着顾锦年这般的大礼,这些将士们有些受宠若惊,他们请顾锦年入内。 很快,顾锦年直奔军中大营,他要去寻找李善。 军中大营内。 顾锦年人还没有就去,李善的声音便在耳边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