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 贾府年关  (第1/2页)
    得知又让多尔衮跑了,而且离开了辽阳,李道信并没有高兴,反而恨恨的骂了一声。    蛮族骑兵再怎么骚扰,也无法影响金江军,但是让人膈应,让百姓无法安心种田。    《天阿降临》    谁也害怕突然一伙敌人骑兵杀到村子里来,各地前线都是如此,也是边地施行卫所制,全部是军屯的原因。    辽阳的应对方式,就是坚壁清野,让对方的骑兵只能浪费粮食。但是己方也有损失。    无数的田亩都这么荒废,而驻守辽阳的士兵,需要后方供应军粮等等。    现在多尔衮拍拍屁股走了,但是辽阳全境没有民生,已经造成了事实。    李道信派人去找了朱秀。    看完李道信的提议,朱秀笑了笑。    “再宝贵的兵种,不能发挥作用,也是无用,请将军同意,调骑兵到辽阳。”    作为总兵,朱秀有自己军中的文书。    “辽阳荒废,沉阳也要荒废。”    朱秀的身份,已经是金江镇的高层之一,深知目前的形势,哪怕没有辽阳的田亩,也足够积蓄。    金江镇重视民政,发展民生多年,如今已经步入正轨。    辽东的困苦和福建的困苦是不一样的。    辽东的困苦,来自于战争,处于前线,导致百姓无法安心种地,但是也有一半的人祸的原因。    福建的困苦,可以说基本上是地势的原因。    例如大周国内的浙江一带,谚语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说明当地山区占全境的七成,湖泊占全境的两成,耕地不到一成。    已经是地利环境极差的地方了,而福建呢。    福建的谚语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所以福建的困苦,是很难解决的,目前的生产力,唯有移民一条道路。    也是海外各国,遍地闽人的原因,哪怕数百年的海禁之下,都不能阻止。    金江镇是兴起的势力,人心向上,力往一处使。    其害去一。    而草原部落兵戈渐止,蛮族势力龟缩,哪怕辽阳仍然深受其害,但是大部分地区逐渐修生养息,开垦田亩,其害去二。    辽东当兴。    积蓄将越来越浑厚。    凭物资的消耗,在朱秀看来,是有利于金江镇的。    军司把朱秀的建议,转达给了唐清安,唐清安痛快的批复同意,因此金江军的骑兵,重新调了部分到辽阳。    以辽阳为根基,骚扰沉阳。    沉阳是蛮族的都城,却成为了前线,同样各地荒废,导致蛮族的民生受挫。    不论是朱秀,还是李道信,唐清安都很信任,把前线的安危交给了他们。    而且层层的布置,不论是唐清安,还是军司,都没有怎么担心。    所以。    金江镇放了大假,让紧绷了年余的官员,将领,士兵们,都过一个安心的大年。    京城也在过年。    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归京不提。    却说宁国府一族的族长,贾珍开了宗祠,让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此时。    荣,宁二府内外上下,都是忙忙碌碌。    过年终归是让人喜悦的事情,贾府的下人们虽然是奴婢,却生活无忧。    生活条件,比起一般的农户,委实要过的安逸些。    因此对于过年,他们这些人是更欢喜的,不光能得假,吃到更好的食物,还能获得不少的赏赐。    皇帝亲政后,京城的勋贵们日子难过起来,但是没有影响到贾府,上面有贵妃,姑爷有节度使。    姻亲中有世家侯爵,来往中近是勋贵官员,就连贾府家生子出身的人,都开始做官了。    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胡氏,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    贾母是贾府的祖宗。    如果没有探春的话,数十年后的秦可卿,就是这种地位,她也能举着拐杖。    如果生气了,唐晏乾和唐晏桕两兄弟,也得瑟瑟发抖,求母亲不要气坏了身子。    正好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    “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边说着边递上去。    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    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尤氏吩咐道:“收起这个来,叫她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    丫鬟答应去了。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    贾珍询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    贾珍一脸的慎重。    “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    咱们哪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