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1.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第2/5页)
   只是他当时忙着处理各种问题没认真看。    认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他还挺感动的。    尤其是陈璇拍摄角度中能看到他的几个孩子。    王小虎左边坐着徐丽,右边坐着刘丰瑞,刘丰瑞仰着头,王小虎把脸卡在前排座椅间的夹缝里。    两人身后坐着季洋和车琳,背影都是同款短发。    一个像是大版的车琳,一个像是小版的季洋。    他弹到k545第一乐章的时候,车琳还歪了下小脑袋。    看来缘分真是天注定的,后来他交车琳弹了k545。    四个人就这么看着舞台上的他,他大概能补充出每个人当时的表情。    看完视频李安点击收藏了起来,又是一段可以珍藏的回忆。    李安记得那天下午,他提前去到现场,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舞台上转了几圈。    他喜欢那种站在舞台上俯视台下的感觉,他觉得站在舞台上的他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那晚没有他的个人节目,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小沮丧。    然后他坐到钢琴前连续演奏了很多首莫扎特。    他当时的心情很难描述。    既有对前景的期盼,又有对蓉城生活的难以割舍。    他当时假想如果他出国了,他的学生们和陈璇该怎么办。    就在那种状态下,他渐渐在莫扎特的旋律中找到了一种松弛的演奏状态,解放了卡他已久的音乐情绪问题。    那场舞台独秀让他意识到,他一直寻找的演奏情绪之美其实并不是外在的诗意力量,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同时他还记起,那是一场他送给孩子们和他自己的莫扎特专场小型音乐会。    那么陈璇为什么没有直接把这段视频给自己,而是通过这种留下线索的方式让自己打开。    答案不言而喻,对方决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提醒他。    提醒他什么?    李安在看完这个视频那一刻,第一时间想到昨晚房间里那两句简短的对话。    随之心中浮现出了一个答案。    “看来大家都很看好你。”    “我也就到这了。”    “还没比呢,快吃,菜都凉了。”    “我吃饱了。”    或许就是他这种略显消极的口气让陈璇看到了,对方才用这样一种方式给自己打气。    的确。    视频里的他,四个月前在另一个舞台上轻松自如的连续演奏了几首莫扎特。    看完这个视频李安也确实想起自己还曾如此连续演奏过莫扎特。    首先他很感谢可爱女友体察入微的关心。    其次他想对说的是,放心吧,他的状态没问题。    固然视频里的演奏听起来很不错。    但他敢说他现在随便再弹那天下午的某首曲目,都会比当时弹得更好。    因为经过四个月的打磨,他的技艺以及对于莫扎特音乐的处理已更近一步。    实力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获,状态和灵感在他的优先级里永远小于练习。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看完所有人的合拍之后就断言吴复生必定前二,甚至认为对方大概率是这届比赛的金奖得主。    显而易见,对方展现出来全方位实力就摆在那里。    同样25岁,吴复生已经弹完全套的贝奏、肖练、车尔尼740。    这还只是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呢?    这每一项练习背后所要付出的汗水只有每个亲身练习过的人才清楚。    李安大学四年加本科毕业后的两年半,也没有半刻休息的在练习,而他只完成了不到吴复生一半的曲目量。    尽管毕业之后他不得不因为生计问题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工作。    没办法。    这就是现实,先天的家庭条件和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    更何况对方在在目前这个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天赋至少不次于他。    那么他凭什么赢的了对方。    凭某一种上台之后从天而降的状态吗?    李安心里很清楚,从规则上看,他已经走进决赛,距离金奖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的距离对于目前的他还有不短的距离。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一段。    从备赛到出征,横跨两个世界,练习同时兼顾工作生活,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全部。    此刻他的两张底牌已经全部打完。    暴风雨助他险进第三轮,告别送他进决赛。    没什么遗憾了。    甚至于得说他很开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