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9章 了解 (第2/2页)
陵没有想到的答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医学界对医药的看法是,西医及西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伊藤真桐和缓说道。 许广陵点点头。 西医进入中国,是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对全民综合健康及生命挽救的提升,不是简单的一两个指数,而是至少几十个指数。 “但是,我们同样也认为,针灸,和汉方药,是一种更先进、更自然、更和谐也更接近‘天人合一’的人体纠冶手段,而关于这一点,也越来越得到我们所有国民的认可。” “所以中新两代的,只要是有上进之心的医生,大多会在获得行医资格之后,开始接触和学习汉方医药,并努力取得汉方专门医的认证,然后在开药的时候,在不少的病症上,都会优先考虑汉方药。” 许广陵再次点点头。 这便是中西医的合流,真正的合流。 然后从伊藤真桐那里,他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 基于医学界的认识,基于国民的高度认可,汉方药的比例,正逐年扩大,而资本也开始多方面地涉入汉方药的研究和制造。 这是日本的情况。 韩国大体仿佛。 然后,美国。 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都已经开通了“中药师执照”及“中医针灸师执照”的认证,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相关体系。针灸师的数量,大约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其中大多数为美国本土人,剩下的,则多是来美华人。 美国是如此,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情况基本类似。 总的一句话,四海九洲,遍地开花,又或者说,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中药及针灸,作为“新世纪疗法”,展现出了越来越强劲的活力。 全球皆然。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中国。 中国在中医药方面对世界的贡献是,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它提供大量的中草药出口,同时,作为一个摇蓝,它向全世界输送中医药方面的人才。 中国的中医药从业者,包括药业及针灸行业,每年大约有5%的数量,从中国撤离,去向则是四面八方,日韩美英德澳意…… 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许广陵忽然就想起了几个月前在昆明的时候,在公园及滇池看到的无数盘旋着的海鸟的情形。 它们大抵是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过来,到“春城”来过冬。 待故乡寒冬过后,再迁徙回去。 只是,故乡如果一直是寒冬,并越来越寒,它们还会不会再回去呢? 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 它们不会回去了,会就在昆明或其它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之地。若这般地过上两三年,则故乡纵然回暖,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应该也都不会回去了吧。 若非迫不得已,谁又愿意来回地颠沛流离呢? 鸟是这样。 人也是一样。 不管当初,抱着什么样的心念或想法,从故土离开,到异地他乡求生,求存,求发展,然后,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渐渐地,异乡便成了本乡,而故土,反倒成了异地了。 有朝一日,会回去么? 会吧。 回去看看。 看过之后,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对的,回来。 曾经的故土,渐渐成为风景,成为回忆,成为越来越模糊的印记,现在的立身地,则慢慢地变成家园。 不回去了。 也回不去了。 == 感谢“梦之伊甸”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风落雪飘”的月票捧场。李仲道的全知全能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