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破例 (第1/2页)
得知叶总将大本营搬了一个在云顶山脚下,小五小六都很高兴。 叶佳荣也让李少洋背了一些中药材苗子回山里。 “让山里的乡亲们都种,等可以收的时候就背下山来,我们公司收购。” 对山里的那些村民,连合同都免了。 叶佳荣还是很希望山里的人能搬出来住。 毕竟她也不想小五小六真的就山里呆一辈子了。 如果不是她们就会有另外的老师去。 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 叶总自从知道李少洋有追求小五的心思后使唤起来也就一点儿也不内疚了。 想当叶家的女婿怎么着也得付出点劳动力的。 当年杨智可没少下地干活。 一直以来都是家里劳作的顶梁柱。 现在郭海虽然是服装厂的总经理,农忙的时候一样要下地挓土挑粪。 反正,他们一直在家里,也没有一直干农活。 清风乡的大部分村民都是这样的。 农忙的时候,各家厂子还要放几天农忙假。 就和以前学校放农忙假一个道理。 都回家帮忙下地干活。 不忙了就回厂上班挣钱。 当然,也有些人没进厂,他们是手艺人。 比如石匠、木匠、泥水匠、还有一些人则是挑着挑子下乡走街串巷:补锅、补鞋、卖麻糖卖杂耍等等。 热热闹闹的乡村让叶佳荣想起了温教授的一句话:乡村不仅仅是农业,而是百业兴旺。 谁说农村就该只干农业? 中国农民就是百业生产者。 工商建运服农林牧副渔十业并举,乡村本该是这样子。 山里人住得山,因地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比如,山下的农民可以走街串巷修鞋卖豆腐卖烧饼等等,而山里就那么几十户人家,个个都自给自足,有点吃的相互交换品偿,没想过换钱,也换不了钱。 所以,叶总还是默默的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希望有一天能慢慢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现状。 “对了,大姐,章老师明天出院。” 出院了,情况怎么样? 叶总关心章老师,对李少洋改口喊大姐的事儿一点儿也不惊讶。 主要是这人脸皮也是够厚的。 比他大喊大姐也正常。 “章老师花疗了三个疗程,整个人很瘦,原本梁老师是想住在县城儿子家里去,但是章老师要回山里。” 回山里唯一麻烦的就是如果犯病了下山难。 “大家都劝不住,只好同意她回家,大约后天就会回云顶山。” 叶佳荣想起了文孃。 “你快将梁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一个。” 梁老师听叶佳荣劝说来找文孃时,他愣了一下。 “当真,这个老师我也听过名声,只是她要每个月十五才看诊。” “没关系,我去试试。” 叶佳荣觉得情况特殊嘛,走一走后门文孃或许会通融的。 “我就知道,你找我一准儿没好事。” “文孃,您老行行好,主要是章老师和梁老师真的很了不起。” 叶佳荣将这两口子的事儿说了,结果文孃却是一脸的不在乎。 “我们那个年代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没得选择,也不会去做选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岂能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