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 张信的办法  (第1/2页)
    张信踏上一步,微笑着伸出手:    “郑叔叔你好,咱们又见面了。”    张钢铁同学只是不善于猜测女孩子的心思,至于交际这方面,那绝对是游刃有余。    郑文勇一脸诧异的伸手跟他握了一下,心里还在纠结这个少年在哪儿见过。    “郑叔叔,您忘了,你家的集资房号就是卖给我的!”    郑文勇瞬间醍醐灌顶,用力拍了一下脑门:    “你看我这记性,在苏厂长家见过,你叫张信是吧,快进屋!”    看着张信,老郑心里没底,闺女说今天晚上找人解决问题,不会说的是他吧?    可这……这孩子年纪也太小了些。    他说跟郑敏是同桌,那年纪应该也差不多。    这么大的事,他能解决?    郑文勇满腹狐疑,将几个孩子让进了屋里。    张信看出了他的不信任。    也难怪人家信不着自己,目测身高比郑敏还要矮一点儿,皮肤黑黝黝的毫不起眼。    张信觉得,换了自己也不会相信。    进了里屋,张信把书包摘下来,放到炕上,打量了一下四周。    这是一间略显寒酸的平房。    墙上贴着几张大胖娃娃抱着鱼的年画,色彩早已斑斓,看得出来有好久没有更换过了。    里屋的面积不大,长度应该是三米三左右,宽度是接近5米,却被一铺1米8的火炕,占去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种尺寸的房屋在营州很常见。    酒厂分给郑家的小院,年头已经不短了。    盖房子那时候,工匠们讲究的是足尺足丈。    三米三乘五米,正好符合规格。    里屋靠着后墙,是两口红漆剥落,露出了原木底色的柜子。    柜子上摆着一台牡丹牌的半导体收音机。    这可是好东西。    二十年之后,除了在博物馆里,这么大的收音机,几乎已经绝迹。    柜子上方,挂着一架老牌子的挂钟,正在努力的发出“疙瘩疙瘩”的声音。    典型的八九十年代家具风格。    张信刚重生的时候,家里基本上就是这个格局。    他原本打算给老娘买一台电视,让曲凤霞打发无聊的时间,结果被强烈的拒绝了。    “买那个干啥,咱家这边一年有电的时间,加起来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买个电视回来上供吗?有那个闲钱,还不攒着点儿,等你大了娶媳妇儿用。”    张信怎么说也没用,电视机也没买成。    后来还是张琳做主,买了一台用干电池的收音机,也是牡丹牌的,所以今天张信看见这东西,感觉到分外亲切。    孙桂春跟在后面进了屋,拿起笤帚扫了几下炕:    “苏以,张信,快坐!”    她生怕家里这种情况给孩子丢脸,让闺女以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回头又看到站在那里,不知道说啥的郑文勇,没好气的剜了他一眼:    “老郑,杵那儿跟木头桩子似的干啥,给孩子们倒水啊。”    郑文勇完全没有跟少年人交流的经验。    平时在单位,他的性格就有些少言寡语的不合群。    跟同事们都不知道怎么相处,更不要说张信在他心目中,只是一个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