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贾诩很慌  (第1/2页)
    不知为何,贾诩今天有点心神不宁。    按说此刻身处李傕大军之中,每日浇浇花,养养鸟,与世无争的。    怎么会有危险呢?    “难不成和今天这伙白波贼有关?”    贾诩抬头看了看大营的方向。    他身为牛辅帐下校尉,和李傕平级。    虽然不管事,但在西凉军中一向有很高的威望。    遇到大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来请教他。    如果不是他的性格,恐怕此刻朝中担任司徒的必然是他贾诩。    但因为董卓的性格和手段,贾诩觉得董卓成大事的可能性不高,所以更加尽可能的减少表现。    至于李儒,那根本不是一直跟随董卓的人。    而是在董卓掌控朝纲后,积极投靠而来。    正是因为这种超然的地位,李傕军中但有何事发生,都会有人给他传信。    今日便有消息,白波谷的大将杨奉前来投诚。    李傕之前还派人喊他来吃酒,看舞乐呢,被他婉言推辞了。    “白波军!”    贾诩眯着眼睛,脑子里回忆着白波军的过往。    原本他是懒得理会的,但此刻心神不宁,自然要多思虑一番了。    白波军首领郭泰曾参加过太平道之乱,后再次起事于白波谷,故号白波军,又称白波黄巾。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聚众十余万,兵锋所过之处,经河东郡、河内郡和太原郡,声势极盛。    后关东群雄起时,又联络匈奴於夫罗,再攻河东郡,威胁雒阳北部。    董卓虽然派出中郎将牛辅携李傕郭汜等人抵抗,却大败于郭泰之手。    当时雒阳局势,可谓三面皆是敌人。    北面郭泰、於夫罗、张燕,东边有袁绍、张邈、刘岱等群雄,南边有袁术的大将孙坚。    董卓迁都长安,是形势所然,也是一种手段。    毕竟自古以来,像这种数股力量汇聚到一起的,时间一长都会因为内乱收场。    而董卓迁都长安,暂避其锋之后。    关东群雄及郭泰、於夫罗等也果然内部出了问题。    大家开始争权夺势,抢占地盘,也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    最初时,郭泰因为军势庞大,兵锋一度直抵濮阳一带。    然而他的手腕怎么比的上袁绍等人。    又因为本身不被朝廷认可的贼人身份,在面对关东群雄,如袁绍、曹操等人时,被很快的分化打压。    最终兵败,因太平道的渊源,投奔了黑山军的平难中郎将张燕。    郭泰的白波军主力溃散后,留守白波谷的白波军自然不是牛辅的对手了。    被李傕等人一顿狂揍后,现在已经龟缩回了白波谷。    如今其中的大将杨奉前来投诚,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但,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贾诩疑虑的左顾右盼,和白波军大战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露脸。    麾下部曲也都是以不知兵的理由,交由牛辅及李傕掌管。    没有任何交集啊!    一时有些想不通的贾诩,决定不管其他,走为上!    下一步去哪呢?    还是先回陕县找牛辅吧,毕竟对方是他的顶头上司。    虽然对方爱算命,有点不太靠谱,实在不行再去段煨那里。    如是想着,贾诩便转身返回营帐,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离去事宜。    恰在这时,不远处的几名兵士对着这边指指点点,而飞速返回营帐的贾诩自然没有看见。    “那位就是贾诩贾文和先生啊!”    管亥和王越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是大喜。    他们两人先到陕县,打听到贾诩在李傕军中,便急匆匆的赶了过去。    就在管亥准备以黄巾贼身份前去投诚李傕的时候,恰巧遇到前去投诚的白波黄巾军杨奉。    于是管亥就干脆投诚到杨奉这里了。    管亥自称姓张名统,说是青州太平道渠帅张饶的部将。    然后详细解说了当时张饶是怎么被管亥坑死的,然后大部太平道的徒众被收编。    他们又是如何趁乱逃离青州,然后一路小心翼翼的流浪到了河东,准备绕圈去投奔平难中郎将张燕。    说到动情处,忍不住破口大骂管亥狼子野心。    用词之恶毒,连跟在身后的王越都有点眉梢直跳......    看在大贤良师的脸面上,杨奉对待管亥亲如兄弟。    言称去黑山投奔张燕危险重重,不如跟着他去投奔中郎将牛辅的麾下校尉李傕。    此人极为悍勇善战,未来大有可期。    而且现在关东群雄一片混乱,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还不如直接投奔天子安稳。    管亥当即就称某不认识什么李傕牛辅的,某只认识同敬大贤良师的大兄杨奉你,以后就跟你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