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484节 (第2/3页)
管不住自己的手,敢将手伸向工程款的话,那么自己亦不会念旧情了。 “陛下,大臣们都到宫门外候着了!”刘瑾看到朱祐樘将狼毫笔放下,便上前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朱祐樘伸了一下懒腰,便是起身移步御书房。 虽然他淡化流于形式的早朝,亦将权力中枢转移到西苑,但并没有避见大臣,反而跟大臣的接触变得更多。 特别在一些重要的国事上,他往往都会交由众重臣一起在最高会议上讨论,自己最后才会一锤定音。 御书房,这里成为时下文武百官所向往之地。 在得到宣见后,各个重臣纷纷走进这里,而后朝阁楼上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规规矩矩地行礼。 现在朝廷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好,跟这个最高会议脱不了干系,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员能够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来了。 经过这些年的新陈代谢,六部侍郎的年轻面孔是越来越多,即便尚书一级同样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陈坤此时笑得跟弥勒佛般,从地上起来的时候,整个人像一个圆球起立。 当年他因早早投靠弘治皇帝,加上在专业上有立功表现,所以很快便从户部广东司郎中破格晋升户部右侍郎。 响应朝廷的升迁形式的改革,他外放九边担任宣大总督。 在职期间,虽然他没有太过耀眼的军功,但这些年将宣大经营得有声有色,亦算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在贾俊被破格调入内阁后,皇帝便让他回来接替张珅所留下的工部尚书的位置,成为传统的六部尚书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将刘忠改任农业部尚书后,而今的六部从七部到八部,再到现在已经有了十部。 像帝师谢迁所执管的百花院,如今再度升级,成为了正二品衙门文化教育部,主要着眼于国家的舆情和教育机构。 陈坤的小眼睛一扫,对旁边的刘忠挤眉弄眼,而后坐到属于他工部的位置上。 虽然刘忠比他更早担任尚书,但农业部终究是初创衙门,而且重要性明显要低一些,所以位置在传统六部尚书之下。 反观他所掌管的工部尚书,现在负责朝廷最重要的明缅公路和京津铁路工程,却是频频可以跟皇帝接触。 刘忠自然看到陈坤那股得意劲,只是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 虽然他跟陈坤并不对付,但亦是不得不承认,陈坤确实十分适合出任工部尚书。在他执掌工部期间,明缅公路和京津铁路工程进展十分顺利。 郭镛站在下面的虚座前,亦是按着流程道:“圣安!诸位大人,请入座!” 这里已经不再是二十张椅子,而是几乎翻了一倍。 像兵部增设武职侍郎,现在的兵部侍郎出现了武勋的身影,一些为大明立下汗血功劳的武勋亦是能够来到这里参与国家大事。 “本次最高会议第一个议题是有关琉球的问题!在今年元旦大朝会之时,琉球使者立契书,为助大明修京津铁路,愿献生铁五千斤。然今已过半载,至今未见生铁一斤,琉球国君声称无铁可献,诸位大人议一议此事该如何处置?” 由于京津铁路对生铁的需求量过大,所以朝廷对前来的使臣团进行威逼利诱,让周围的藩属国向大明提供生铁,从而缓解大明生铁的压力。 虽然有朝鲜这种积极的小弟,但亦存在一些顽固分子。特别琉球更是出尔反尔,已经声称他们没有生铁,所以当初的承诺作废。 现在朱祐樘将事情丢到最高会议上讨论,可以说,这帮重臣正在决定琉球国的生死。 第五百零七章 贯彻思想:神君上民下夷 面对此等国家大事,当即有好战分子即刻表态:“一个小小的琉球竟敢对我朝出尔反尔,此风不可长!” “若因三千斤生铁便挥师征讨,未免过于劳师动众?”户部尚书何琮的眉头微微蹙起,亦是提出异议道。 虽然现在大明拥有了铸币权,但执掌这个国家财政大权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大明的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