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09 笑开花的日本桂太郎  (第1/2页)
    进入到1914年十月份,欧洲战场协约国阵营终于迎来了转机。    十月份,英法正式开展了西线的秋季攻势。    此外,远东地区,一龙一虎的局面正在形成。    当然,最初提出远东龙虎一说的国家,不是日本和大秦等远东本土国家,而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在1914年9月底,美国半官方报纸华盛顿邮报,发布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名字如下:    远东局势正在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一龙一虎的经济军事对抗格局已见雏形。    简而言之,尽管两个国家都在高速发展当中,但是地区间的摩擦还是存在的。    毕竟,持续了近一年的半岛战争不是摆设。    在一年的战争中,发生了三次小规模局部战争。    依靠着悍不畏死的朝鲜士兵和大秦支持,朝鲜人民军惨胜。    因此,在大秦的支持下,在日本人的默许下,两方以鸭绿江东线250里处为分界线,将朝鲜半岛划分为两个部分。    而在后世,因为这条分界线在32度上。    所以历史和地理学家更喜欢将这条分界线称之为“32线”。    在32线以西,朝鲜人民起义军有了自己专属的根据地,而在32度以东,则是由日本殖民者统治的大韩封建王朝。    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朝鲜半岛,你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    虽然你,朝鲜半岛上生活的是同一个民族,两边的文化也是相同的,但是两边实施的国家制度,统治政权是截然不同的。    也即是,一边是殖民制度下的封建统治。    一边是第三世界制度下的半社会统治。    当然,从一个数据上,我们也能够大致知道哪种制度更受欢迎。    从1913年到1914年,从东半岛逃离到西半岛的百姓正在以一个上升曲线逐步递增。    难民往往是拖儿带女,携老扶幼。    据不知名统计,每月,朝鲜人民起义军要接受超过十万人的“难民”。    话说回来,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难民的数量慢慢的维持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毕竟,日本将一些劳动产业挪到了朝鲜半岛。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世界-日本-朝鲜的产业链也在慢慢形成。    ~~~~~~    日本经济的发展犹如插上翅膀一样,飞的老快老高了。    在1914年10月份,接受了来自欧洲财团的投资之后,整个日本迅速地陷入了经济快速增长,股市愈加繁荣的新时期。    当然,对此,高兴的人有很多。    但在其中,最高兴的无疑是一人。    那就是,现任日本内阁首相,一力推行金融放开政策,一力支持建立经济特区一力拉拢欧洲投资的桂太郎。    日本东京,东京首相府邸。    “告诉大家,等会进去给我设备,你们就先撤。”    手心中出满了汗水,整理整理着装仪表。    现任东京经济报主编,亲自出马,前来采访桂太郎。    闻言,刚被搜完身的几人连忙恭恭敬敬点头。    “嗨以!”    很显然,在这个时间段,将日本经济实施了成倍增长的桂太郎已经成为了日本人们心目中最好的首相之一。    而无疑,要是有人在街上闲谈桂太郎的政治污点(军人上位,软禁天皇,整合内阁大权),那么这个人是要被人唾弃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