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朱英的惊喜  (第3/3页)
么内容?    他现在所讲述的,便是他准备编撰的,于后世极为出名的《救荒本草》。    这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    那些植物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    其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等。    甚至包括养殖的方法。    到最后,更是谈到了如何防治植物受到虫害,甚至除虫的一些方法。    这个时候的朱英,哪还有丝毫的不耐,两个眼睛就像是灯泡一样,紧紧的盯着朱橚。    好家伙,这完全就是一个植物学家啊。    这等丰厚植物知识,只需要稍加引导一下研究方向,转向农业上面去,那便是顶尖的农学家。    学问之所以难做,主要还是在于方向的问题,就是很多学者,都不知道自己研究是否正确。    但是朱英知道啊。    在刚才的交流中,朱橚甚至已经聊到了除草剂的概念,只是研究的深度,并不是很够。    这是人才,绝对是就大明目前来说,最为特殊的人才。    西方如今已经开始文艺复兴了,朱英虽然曾经九年义务教育学得不错,但说自己来整出全方面的基础学科来,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可指导一些特殊的人才的研究方向。    或者开办各种研究院的想法,是早就在朱英的计划之中的事情。    看着大侄子压迫性极强的目光,朱橚不由微微后仰,有些不习惯。    这样的目光,他主要还是在父皇那里感受得比较多。    朱英察觉到朱橚的动作,连忙控制了一下情绪,笑着说道:“我没想到五叔已经达到了这等境界,超乎了我的想法。”    “不过嘛。”朱英话锋一转,他当然知道在交流中,要占据主导地位才行。    “不过什么。”朱橚连忙问道。    “不过五叔去过的地方,还是少了些,我大明虽地广物博,但海外也是物产丰富。”    “五叔可曾听闻过,亩产能达千斤的作物。”朱英语气悠悠的说道。    朱橚闻言并没有质疑,深谙其道的他明白,亩产千斤听上去有些夸张,但真的有也属正常。    连忙问道:“好大侄子,这些亩产千斤的作物,是何等模样,大侄子可曾见过。”    朱英笑道:“我不仅是见过,我还吃过不少呢。”    朱橚语气急促道:“在哪里,这等作物大侄子这里可还有,快些拿出来给我看看。”    朱橚在云南待的那段时间,对他的感触很大。    毕竟那里的百姓,疾病无人治疗不说,经常都是食不果腹。    被父皇禁足在京师的时候,朱橚就编撰了《袖珍方》。    而后准备的《救荒本草》也是因为看到灾民饿殍遍野的情况,过于惨不忍睹,这才下定决心编撰。    现在突然听到大侄子手里竟是有如此高产的作物,顿时显得有些激动。    朱英回道:“五叔莫急,我来京师匆忙,那些作物并未携带,不过早些时候,已然通知人送过来。”    朱英说的,便是马铃薯,番薯,还有玉米了。    这些作物到了大明后,肯定会出现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还是涉及到翻秧减产。    但朱英却是有一种感觉,那便是眼前的朱橚,极有可能给他带来惊喜。    在刚才的交谈中,朱橚谈到的植物,也是包括了水稻在内。    朱英心中不由想到。    如果,朱橚知道了杂交水稻的概念,有没有一定的可能,让大明的农业,进行腾飞呢?执笔见春秋的大明皇长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