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5:再续大明百年国祚!  (第1/2页)
    作为主政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名义上掌控辽东半岛民政诸事的布政使。    吴群怎么会不了解辽东半岛的土地、亩产等农业状况?!    亩产500石。    那可就是意味着,一亩地能出产三千斤。    而且还是三种三熟。    每年每亩地的收成了就离万斤不远了。    这不是扯淡嘛!    莫说是自己身为主政一方的布政使。    就算古往今来的所有历史典籍中,也未曾记载过哪朝哪代哪个天佑之地能有如此恐怖的粮食产出。    若非齐鸣最后那几句着重分析朱慈炤为人靠谱、行事稳重的判断之词。    布政使吴群甚至会怀疑这位四皇子、永王殿下朱慈炤是否被什么江湖道士迷了心智,使幻术遮了双眼。    但。    若是朱慈炤是个轻信江湖道士的废物。    全歼后金骑兵、复州卫五千精兵怎么解释?    以秘而不宣的特殊手段,拓宽盐田,分润食盐销售利润又怎么解释?    尤其是传出话来,让所有能抵达羊关堡的商户、地主签订契约,分销食盐,领取种子又该怎么解释??    当所有错误的判断都被排除后。    最后留下的结论,哪怕再离谱、再惊为天人,那也只能是正确答案!    当然。    除却亩产五百石的新型农务的惊人产量,令吴群感到不可思议外。    朱慈炤的这番举动背后用意,才是真正令这位屯兵积粮,等待大乱之世,拥兵自重,分食天下的吴群感到后脊背发寒的。    带兵打仗,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积攒军费,能不贪不墨,分润盐商!    最为可怕的是——    真的能够凭空变出如山的粮食。    这才是能够笼络人心、积攒名望、吸引四方百姓兵卒来投的本钱!!    但凡读过几天兵书古籍的秀才童生都知道。    大乱之世。    兵祸接连。    有钱有粮就有百姓,就百姓就有源源不断的兵员,有兵员就能攻城略地,以至问鼎九州,封禅泰山,成为天下共主!    与掌管典狱刑法的张凌、掌管兵权将帅的齐鸣不同。    吴群永远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更为长远的未来。    这才是为何在大明中央皇权衰弱,无暇北顾辽东时,吴群依旧能镇得住半个辽东,成为三人之首的缘故!    布政使吴群,呆呆坐在椅子上,也顾不得搭理张凌、齐鸣二人,脑中无数念头如同车水马龙般走马观花地旋转着。    半晌。    他猛拍桌椅扶手,立起身来,丝毫不顾及那满地的瓷器碎片,踏着布履,迈着小碎步走来走去。    最终,他站住脚。    以极为强势、几乎不像商量的口吻,同张凌、齐鸣说道。    “张老弟,你火速拟一份秋后问斩罪犯名单,呈递陛下,请朱笔圣裁!”    大明开朝以来。    各地的死刑犯都是需要最终交由当朝皇帝朱笔圈阅圣裁的。    不过,自打崇祯即位,辽东一带几乎脱离大明中央皇权掌控后,都已经多年未曾走过这一流程,都是直接由张凌决定。    甚至说,多年未曾请朱笔圣裁,张凌都快忘了有这么一茬!    “陛下,哪个陛下?”    做惯了土皇帝的张凌,听吴群这么一说,甚至未曾反应过来。    “我说张老弟,你都忘了自己当的是大明的官、做的是朱由检……阿不,是崇祯陛下的臣子了吧!”    吴群苦笑着开腔说道。    “有这必要嘛!”张凌翻着白眼嘀咕道。    吴群完全没搭理张凌的抗议,继续对齐鸣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