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节  (第2/2页)
又看向孟婧瑶,“你在仔细的说说,我用纸笔记下来更清楚一下,有什么要删减的也能一目了然。    还有几个村长里共都多少户人家,要盖多少房子,还有多少田地,这些最好都一一的列清楚。    我在去找闻县令之前,必须所有的事和数据都理清楚。    不然,万一闻县令问到我们有什么地方不清不楚,再回答不上来的话,失误带来的后果太大。”    “嫂子说的对,现在就理,我把书桌收拾收拾。    咱们要清要理的事和数据太多太杂,要摆的地方多,可不能弄混弄错。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但是不全,现在可以先用着,等再仔细的统计过后再对比。    对了,二哥你现在出去让人去调查村里的人户,谁家有多少间房,有多少地。    最好是能打过到什么小道消息和八卦都行,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贺元敬当即就出去找人,又让阳春去取些热水糕点来,照这样下去一时半会儿是商议不完了。    书房里只剩下沈华柔和孟婧瑶两人,孟婧瑶一边收拾一边问。    “嫂子,你跟三哥说粮食的事没有?”    第322章 孝道    孟婧瑶想起那日上午,三哥让人来拉了辆车药材走。    那几日她也忙着,直到现在她才有空问。    “说了。”    沈华柔又道:“我以为你知道。”    既然他的人都来拿药材了,沈华柔以为她都清楚。    就听她说,“我一想也是了,就是突然想起来问你一句。”    沈华柔也没有想到,她和孟婧瑶处成了无话不谈,对对方最为信任的关系。    而且她屯粮买药的事孟婧瑶一直都支持她,从来都没有问过为什么。    孟婧瑶是觉得没有必要问,世道不太平,手里有粮可比有钱来得更稳当。    她也跟家里说了多屯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没多久阳春就进来了,她又将窗户都打开透透气,换上新的火盆子。    过了年后是没有之前冷了,但也不到暖和的时候。    两人收了话转头说起别的来,直到贺元敬再回来,阳春又出去守着。    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商议好,沈华柔索性就住在了庄子上。    阳春和贺顺回去禀报去东西的时候孟氏还有些担心,接连叮嘱了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等阳春走了之后她又开始叹气,“元凌也是说走就走了,华柔这都怀着身孕,又要独自在家。    这回元凌肯定来不及回来看孩子了,等他再回来小的这个都不知道多大了,雅雅怕是连爹长什么样都忘了吧。”    当娘心里也难受,她哪儿就想过儿子会走上这条路?    幸好,他媳妇儿是好的,没嫌他,也没有因为他这个决定而心有不满。    谁能想丈夫长期不在家?    贺老爷子虽然嘴上说妻子多想瞎想,但他自己还不是忍不住叹气。    从前他一直都骂儿子不学无术,跟个纨绔无异。    现在儿子上进了,他有时候又觉得,还不如像从前那样呢。    至少,他做纨绔时天天都在家,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晃悠,气他几趟。    到了晚上二儿子回来,孟氏还特意把二儿子叫到跟前儿来问。    “你们是又在商议什么?怎么华柔还住到庄子上去了?”    孟氏倒不是觉得儿媳妇儿不应该管那些什么事,她是怕累着了沈华柔。    在父母面前贺元敬不觉得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必要,他相信就算是三弟妹在这儿也会如实相告。    他也会叮嘱爹娘不往外说,爹娘知道轻重。    听完儿子的话,贺老爷子一百个赞成,“你们尽管放手去做,但也要注意别让元凌媳妇儿累着。”    孟氏也是这个意思,“要不你和你媳妇儿也搬到庄子上去住着,你天天这么来回的跑浪费时间。    早些定下来,也好早些让华柔轻松下来。”    贺元敬还能说什么反对的意见?回去后就跟媳妇儿商议了搬到庄子上去小住。    “我们都走了,爹娘那里?”    陈氏是怕万一家里有什么事?也觉得留爹娘在家有不合适。    贺元敬却道,“是爹娘的意思,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