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第124节  (第1/2页)
    “什么神童这么宝贝?”    原本旁若无人跪坐一侧的老者,似乎是有了些兴致,忽然扭过头。    恰在这时,张婴在与对方对视上。    他忽然回想起来,他曾经见过这位老者一面。    半年前清晨的皇宫。    那一位被扶苏带来,却不怎么乐意收他做弟子的老先生。    第49章    蒙毅对张婴有一种护犊子的关爱。    他听王丞相这话说的,潜意识觉得好像被挑衅到了。    于是蒙毅立刻将张婴搞出来的丰功伟绩说了一遍,就连为了偷懒而发明出来的躺椅,也被蒙毅洋洋得意地拿出来说,这是一片孝心的体现。    张婴都被蒙毅说得有些脸红,他余光一瞥,却发现老者眼睛越来越亮。    等蒙毅说完,老者放下酒盏,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婴,忽然开口道:“封建制和郡县制,你以为如何?”    众人惊:“!”    张婴闻言一脸懵。    分封制?郡县制?拿出来问他合适吗?    “阿婴不知!”    张婴睁着萌萌哒地眼睛看着老者,理直气壮地摇头。    少说少错,这话总不会错。    蒙毅听到这奶声奶气的声音,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扭头看向王绾道:“您,您为何向稚子问这些……”    老者轻哼一声,不在意地抿了一口茶水,开口道:“春秋时期鲁国,项橐天资聪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我今日询问稚子这些,有何不可?”    蒙毅闻言一顿,忽然叹息道:“倒也有些道理。可惜项橐天妒英才,十岁便……等会,这个给阿婴做做例子不妥。”    项橐虽用三问问倒了孔子,扬名天下,但也因如此早慧,十岁便惨遭人杀害。    这寓意不吉利。    “有何不妥,我也就看得上项橐。”    “呃。甘罗,孟尝君也是神童。”    “甘罗的话,虽天资聪颖,但之前名声不显,总角之年才冒头,之后又销声匿迹……”    老者沉默地摇了摇头,不再说甘罗,对孟尝君又是一番指点,“至于孟尝君,呵呵,他养了三千门客,一生都在为他的家族名声造势。从他那边流传来的故事,我是不怎么信。”    张婴嘴角隐隐抽搐。    甘罗十二拜相还不够神奇?孟尝君五岁妙语自救之事也认为有造假的嫌疑?    这是浑然天成的老年杠精?    “行。甘罗,孟尝君你不乐意举例。但你也可以拿自身的例子类比嘛。”    蒙毅忽然一笑,给老者酌酒,“四岁,夫子掩面辞行。称你是过目不忘,教无可教!七岁得张仪弟子看重,欲收为嫡传,却被你拒绝,说是要拜师百家,集百家之长……”    王绾眯了下眼,神色淡淡的,仿佛夸的不是他一样。    张婴听得目瞪口呆:……    误会了!原来不是活体杠精,是神仙圈子互相打架!    此时,下方传来极为有穿透力的嘹亮嗓音。    “诸位!我们来看这一条啊!李廷尉有书,写着:《吕氏春秋》众封建制,不和大道!纵观上史……周武王薨逝,谋反者正是诸侯管、蔡;周幽王之乱时,王族诸侯皆不肯救,若非我老秦人千里勤王,只怕周朝早亡了!……诸侯之间视如仇寇,交战不断,也不是稀奇事!今,你们鼓吹封建制,莫不是想重蹈覆辙,为天下留下祸患!1”    “彩!不愧是稷下学子李廷尉,高论!”    “这言论是否有些过于苛责?”    “非也!我觉得李廷尉言之在理!”    ……    张婴好奇地探身看过去,只见一位头戴方巾的士子,手指着强上悬挂的帛书,高声给围过来的士子黔首们解释诵读。    “小心些。”    一双苍老却有力的手将张婴稳稳地抱回来,王绾语气缓和,“想看什么,我可与你说。”    “老丈,他们在说讨论?”    “哦,郡县制,我来与你细说。”    蒙毅和赵文同时一愣。    王丞相居然会如此心平气和地聊起治式问题?    不是他们敏感,十日前,有匿名者效仿曾经的《吕氏春秋》的一字千金做法。    将“封建制和郡县制”公开贴在城门口摆擂,许诺,任何人,只要能提出让陛下采纳封建制的建议,直接奖励十金。    这事初在朝堂曝光时,支持分封制的官吏都很得意,支持郡县制的官吏则面露愤怒,觉得他们抄袭创意,用这种盘外招很无耻。    当时朝堂上两方官吏差点又互相攻歼,是王丞相猛地砸了手中的铜牌,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