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节  (第2/2页)
  刚刚还香气扑鼻的吃食摊子被掀翻,旅客与行人四处奔窜。    有上车的,有冲出月台出站的,还有往远处铁路跑的。    不怪人们四散而逃,主要是追赶的那群人让人们胆寒不已。    67年,正是文化革命的第二年。    整个国家,无数城市里只要是□□出现的地方,无不是一场灾难。    沪市也经历过。    无数年轻人只要戴上红袖章就敢肆意妄为,也敢高喊口号随意打砸,被迫害的人员上至高层人员,下到黎民百姓,都深受其害。    这群人突然出现在月台上,还一副凶神恶煞的狂追样,深知这群人作风的普通百姓那是大惊失色,扭头就跑。    生怕跑慢了成了被抓的对象。    生活艰难,人们在逃命时舍不得扔下手里的行李,没头苍蝇一样,很容易磕磕绊绊。    朱正毅看过去时,已经有不少人摔倒在地。    这些摔到的人有老有少,有男也有女。    腿脚利落的,爬起来接着跑,老人就惨了,骨头是脆的,一挤,一摔,运气好,还能爬起来走,运气不好,那就是骨折。    “哎呦,哎呦,我的腿,我的腿……”    一声声哀嚎声四处响起,可见红卫兵出现对于百姓的影响力如何。    朱正毅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作为军人,他没法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受难。    要是□□顾忌与爱护一下这些受伤的老人,他可能就不多管闲事了,毕竟□□的厉害他们这些军人也是深知的,甚至知道京城不少功勋卓著的老领导也被陷害得不轻。    “小华,照顾好弟弟。”    朱正毅在再次见到一位倒地的老人被红卫兵踩踏后,眼里的寒意更重,直接给大儿子下了命令。    朱英华两兄弟是军人子弟,上的是军区子弟学校,在学校里平时除了上课,还会有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完全是军事化教学。    朱正毅的命令一下,朱英华出于本能,直接就立正站好,接受命令,“是。”    他的回答刚出口,朱正毅已经窜出去十几米。    只留给兄弟俩一个高大、帅气,又充满了正义的后背。    那么挺拔,那么高大,像山一样让人安心。    朱英华接了命令,那就是军人,军人是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忍着不耐,他低头看向从出生起,就跟自己争爸爸的朱英盛。    朱英盛此时也抬头看向身边的大哥。    从出生到现在,兄弟俩从来没和气过,他对朱英华有提防,也有不认可。    兄弟俩的眼神对在一起时,各自的表情与眼神都是嫌弃。    赤裸裸的。    还没有学会城府的孩子一点都没有隐瞒自己的喜好。    “站好别动,我不想拉你的手。”朱英华率先开口。    “你离我远点,别踢我就好。”朱英盛嘴里哼了一声,主动离朱英华更远一点,他才不想要对方照顾,他都七岁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兄弟俩嫌弃的眼神交缠几秒,同时移开看向朱正毅。    现场这时候去搀扶倒地的老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朱正毅不是医生,在不知道伤情如何的情况下,最好是别随意搬动。    因为这些老人可能断了腿,也有可能伤了内腑。    他此时要做的是阻止。    阻止红卫兵引起的骚乱。    朱正毅带得有枪,可此时不是执行任务,枪是不能随便用的,唯一能用的是拳头。    迎着一个□□,他一拳挥了过去。    乱糟糟的,形势又急迫,在办法讲道理时,那就先把人撂倒。    追人的□□很多,他们不是从进站口进入月台的,而是从远处的铁路线追着人跑到了月台上,才造成了这意外的一出。    红卫兵从运动开始,经过一年的发酵,气焰达到了顶点。    从来没有人敢跟他们对着干,因为只要随便扣上一顶帽子,他们就可以肆意打压他们看不惯的人,可以把别人家打了,砸了,还不犯法。    所以当第一个□□被撂倒,不仅是这群气势汹汹的□□惊了,就连现场的百姓也惊了。    好似被按下了停止键,逃跑的人不再跑,追人的□□也不再追,而是都直愣愣地看着朱正毅。    “我是xxx部队的朱正毅,这是我的证件,我不管你们在干什么,现在立刻、马上停止,因为你们的原因,造成现场大量老人受伤,老人需要医生,需要治疗,不能出人命。”    朱正毅见自己的雷霆出手镇住了□□,第一时间就掏出了自己的军官证向众人展示。    也是在提醒□□,抓人可以,但不能出人命,出了人命,就算是□□一样也是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老人不是他们的目标。    领头的□□叫做孙爱国,被朱正毅撂倒的□□叫做田小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