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十五 润物细无声  (第2/2页)
的男子点点头,一副木讷模样,可是眼睛却十分凶悍。    “打他一顿。”练家子的中年男子道。    “轰。”    汽车驾驶起来,车内一句轻轻的声音开始消散。“别打死了。”    话转回来。    韩珞他站完了桩功,热汗淋漓的吐出一口废气,体内的血液火热,寒冷全部逼走。    他是第一次练到这个地步。完全犹如摸黑行走的夜路人,有点淡淡的害怕。这不假的。    韩珞的内心很孤独,因为一人在外,举目无亲。这种闯荡的恐惧,很让他不安。可是他又有种安宁,是拳法带给他的。    或许,这就是修行。    一个人,总要经过痛苦的新生,才能到达另一个境界。而这个境界,佛门叫做悟。    从痛苦,愤怒,以及人生大海的错乱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或许这是佛门大师的领悟,对普通人来说太过遥远。    其实这并不遥远。人人经历了某种内心摇曳时期,反而是最为清醒时候,对人生的把握,目标等等等。    修行。    人人都在修行。    翌日,冬天的大雪又来了。烟台号称雪窝子。大雪下了一整天。虽然阻碍了交通,却很装饰了它的景色。    小院大雪铺了厚厚一层,清晨又冷,海风跨过沙滩,吹向了陆地,寒冷的风呼呼的吹着。韩珞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拉开了小院的门。走了出去。清晨的城市,白雪皑皑,又岂是用只字片言可以描述的清。    这种景色,韩珞感到震撼的同时,又深呼吸了一口气。突然想到一个哲学问题。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是一个小天地,日月星辰什么都有。    可是这是古代人的思想未全部放开,而放在现代,很简单的讲,不就是人体可以沟通大自然吗?    自然的景色壮观,巍峨,大气磅礴。人自然就感同身受,产生无与伦比的心情。    这不也是一种沟通吗。    韩珞轻轻闭上了眼睛,耳朵中听着积雪的声音,他在听势。听大雪的气势。其实人人都会这个,只不过让人遗忘了而已。面对壮观瀑布时,人们闭上眼,总能感受到很微妙的感觉。    文学大家,苏东坡,就有一首诗。可以将这种气势声音描写出来,且写的酣畅淋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不就将那种微妙的感觉,写出来了吗。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武学中的无上密法。    这种法门自古不外传。古代的人想求到这么简单的方法,需要付出很多代价。    这种功夫,看起来简单,用起来妙。这样修炼下去,可以听到数倍的声音,耳力倍增。    这就是很多人不理解武学大家的耳朵特别灵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