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第2/2页)
母嗔怪:“那还能怎么着,只能先饿着。”    顾瑾已经在数钱了。    五十个包子,一个包子,五文钱,总共收了二百五十文。    烙饼,八文钱一个,五十个,收了四百文。    加起来有六百五十文。    顾瑾又算了下成本。    一斤面粉加水和成面团大概有八百克。    八百克面团,被李母分成分成二十个剂子。    剂子醒发后,蒸熟后,挺大个。    烙饼用的面粉要多些,但是,卖得贵。    这一次大概用了五斤面粉,一斤面粉十五钱,柴火是自己捡的不花钱,再去掉用的荤油和糖,还赚了不少。    “瑾儿,外祖母见你有不少主意赚钱,怎么在上杨村从来没有提起过?”李母忽然想起什么,开口问道。    顾瑾淡淡道:“其实说过一些赚钱的点子。”    “但爷奶他们都不相信,大伯他们也挺烦我们家,为了少惹人烦,便……”    李母摸摸外孙女的头:“嗯,也不怪他们,你爹读书每年费不少银子,有意见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们家瑾儿,脑袋瓜子就是灵泛,今天可挣了不少呢!”    一家人兴高采烈赶着骡车回到罗家村。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他们纷纷打听,李大海爽朗告知他们在澜城做生意。    瑾儿说了,这门生意别人抢不走。    既然如此,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    李家人在澜城做生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罗家村。    不少村民们羡慕不已,但他们从来没有用面粉做过吃食,也不知道做包子馒头需要发酵。    其他几家从建州来的灾民,他们倒是会做,但是在打听到面粉的价格和摊位费后,一个个望洋兴叹。    更何况,他们根本没有本钱置办骡车。    为了积攒银钱和粮食,李家人几乎天天都出摊。    等事情进入轨道后,出摊的人就只有李母,李大海和顾瑾。    李忠义两兄弟负责田地里的活计和种菜。    李桃花带着两个孩子,还需要忙着家里人的家务活。    一家人再忙,练武习字之事也没有撂下。    每次出摊回来后,下午顾瑾带着两个舅舅习武,晚上则是一家人识字的时间。    家里的物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到了腊月,李大海以置办年货为借口,在各个村落收物资。    活鸡,活鸭,各种梅干菜,酸菜,腊肉,腊鸡,腊鱼,黄豆等等不限数量。    等开春后,偷偷攒下来的面粉,大米和猪油也各有了一百多斤。    为了少缴税,顾瑾隔一段时间就会备一次物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