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节  (第2/2页)
着你们俩去认认地方。”    精舍便是宿舍。    县学的宿舍跟课堂一样,分为三个院子。    甲等院子,住的都是有功名的生员,生员便是人们俗称的秀才。    正荣县的县学一共有十五个秀才,年龄在二十五到四十三不等,平日不怎么出来。    秀才可见官不拜,平时有俸禄,身份不同。    他们的两位夫子也是县学里最厉害的,两位都是举人。    一位是浙东余姚人,精通《礼记》《礼仪》《周易》。    浙东人开馆授徒多精于这些,是县令亲自请的老师。    另一位年长些,今年六十二,对《春秋》的理解远超旁人,为正荣县本地人,也是整个县学里的支柱。    乙等院子,住的是过了县学内部考试的学生,一共二十八人。    正荣县县学年底也有大考,考试通过,便能升入乙等。    而能进入乙等院子,便说明他们已经有冲击秀才功名的机会。    他们也是正荣县最有机会考上秀才的人,故而读书极其用功,天不亮便起来,晚上更是烛火长明。    毕竟考上秀才,不仅有俸禄拿,以后的出路也多,这可是改变命运的考试,他们只差临门一脚,读到吐也要读。    最后,就是丙等院子,那就是纪元他们所在的。    这里面的人就简单了,既没通过县学内部考试,甚至刚刚才考进县学。    对他们来说,还要努力学习,努力考试,才能升入乙等,才有资格去考秀才。    丙等院子的学生也最多,一共五十五人。    平日闹的“穷酸社”“铜臭社”也多是他们。    丙等院子的环境也最差,十人一间,不像甲等乙等,都是双人间或者四人间。    由此也可见赵夫子说得没错。    县学的一切,都是为了科考。    住宿如此,分班也如此,一步步上前,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让纪元意外的是,宿舍里倒是没分什么什么社,穷酸跟铜臭是混住的。    舍长常庆解释道:“都是教谕随机排的,不让随便挪位置。”    “不过他们平时只有午休会用,晚上都会回家,放心吧。”    有意思,县学里两个社水火不容,纪元不信教谕不知道,但却让大家混住,肯定有什么不知道的原因。    而且班长跟副班长,也是一个穷酸社,一个铜臭社,很难不让人觉得是故意的。    纪元没有多说,开始打理自己的床铺。    一张床简单得很,纪元带的也是县学发的被褥。    李廷那不同,他家境到底不错,出来求学他爹也支持,好用的被褥还是有的。    常庆看了看李廷,试探道:“你家是做什么的啊。”    李廷愣了下,随口道:“种田的。”    “哦哦,看来你家还不错,带的东西很好啊。”    纪元接话:“你继母也让你带?”    常庆顿住,赶紧道歉。    等这个舍长常庆走了,李廷才皱眉:“他这是在做什么。”    纪元摇头。    其实纪元大概明白,应该是怕李廷家境好,所以是对面的人?    所以他才开口说了李廷继母的事,让对方不好再问。    宿舍很快来人,跟穷酸社的人不同,铜臭社的人都是草草放下东西完事。    县学不准带奴仆,他们也懒得收拾,反正平时又不住。    纪元把床铺收拾好,再把笔墨纸砚放在床头旁的小书桌上。    不出意外,这以后就是他读书的地方了。    收拾好之后,又有穿着县学冬服的人带着他们去各处逛逛。    县学不算大,后院是住宿跟食堂,前院则分为四个地方。    “研学处,平时是夫子们所在的地方,我们不经传唤,轻易不要来。”    老师办公室。    “尊经阁,里面都是咱们县学藏书。”    图书馆。    “明伦堂,平日夫子,明经博士,便是在这里讲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