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5节 (第1/2页)
抽上来的废水,甚至可以进入锅炉产生蒸汽。 理论上来说,只要燃料一直够用,那这台蒸汽机就可以不停地运转。 在这些效率下,地下水就算再多,也是能被抽干净的。 只有矿井下面没有废水,那这个矿井就算活过来,可以继续开采,开采出来的石炭,就是这台蒸汽机的燃料。 高夫子越说越兴奋:“不用人力,也不用马力,就能解决矿井废水的大难题!” 不过随后,高夫子也道:“但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现有的,并未有什么创新。” 这也是高夫子惭愧的地方。 因为他们在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发现,他们现有的技术,其实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巨大的困难。 可在这之前,大家却从未考虑将自己手头的东西,进行实际的应用。 甚至研究蒸汽机,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 殊不知,他们觉得好玩有趣的东西。 竟然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 这倒是不稀奇的。 甚至纪元也差点进入这样的误区。 理论跟实践一直是两回事。 研究理论知识,跟实际地应用到民间,更是两回事。 前者的理论研究虽然必不可少,但不用到实处,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跟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而民间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研究,却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发展也会被局限。 唯有两者结合。 将高高在上的高深学问,跟踏踏实实却简陋的工匠技艺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实用的东西,甚至是改变所有人生活的东西。 放到现代,或许会叫知识壁垒。 放到如今,也是读书人跟匠人不交流的结果。 不过,也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现有的,图纸才能出来得这样快。 甚至接下来的建造也会十分顺利。 纪元也住到矿井旁边,每天跟大家一起看着蒸汽抽水机的建设。 他也不算外行,还能给出自己的建议。 这边热热闹闹建设,却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主要是武营先发现的。 “自从蒸汽抽水机开始建设,附近不少百姓有意无意地路过,都想往里面看两眼。” 矿井附近,其实建设不少房屋,都是当年矿工们住的。 不过并未有什么围墙,只有两条通往外面好路,再有许多条小道。 所以附近百姓想来围观,那可太简单明了,甚至随便躲到一间房屋里都有可能。 要不是武营手底下几十个人警觉,估计还发现不了。 当然了,也因为“无意路过”的百姓太多了。 纪元听到这话没什么,倒是石兴县知县尴尬了,他主动道:“应该是当年的矿工吧,他们一辈子都在矿井上,所以对此很关注。” 作为本地知县,这点事情还是知道的。 石兴县靠着石炭发家,石炭矿没了,连带着焦炭作坊也没了。 再加上当年挖矿的废水以及各种作坊弄出来的残渣废料,基本都是倒在农田上。 如今石炭挖不成,农田也种不出什么庄稼。 故而本地人日子过得苦。 也有人说,那他们当年也挣不少银钱吧? 这些都是应该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石兴县的百姓,说到底都只是矿工,挣的是辛苦钱,卖命钱。 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能有多少家底? 无非是矿井主人吃肉的时候,他们喝一口涮锅的汤罢了。 但是大家无不怀念矿井还在的时候。 毕竟那时候还有刷锅水可以喝,现在闻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