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1节 (第1/2页)
虽然要改变一下用力的方法,可这点又不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些小技巧,看着好像平平无奇,但做出来,就是好用啊。 土办法怎么了,好用就行! 纪元自然是鼓励大家这样做的。 许多机器,不就是在这种反复尝试里得来的。 反正肃州人已经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也不会惧怕它。 牛马都用了,用个蒸汽机怎么了? 不少人甚至能讲明白其中原理。 大家又不是傻子,接受能力没那样弱。 随着蒸汽机在天齐国越来越多,更多人会接受这个东西。 牛车,马车,水车,不都是借力嘛。 这也引起很多工匠们的好奇。 蒸汽动力,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或许这蒸汽,还能用在其他地方? 或许,真的还有其他作用? 松江府一位姓黄的阿婆开口道:“我听建孟府一位姓高的娘子说,纪大人讲过,蒸汽机可以用在纺织车上。” 那位高姓娘子,自然是一位高家人,她跟家族一样,就爱捣鼓这些东西,嫁到松江府之后也一样。 高娘子因为对机器的爱好,认识了改进纺织工具的黄阿婆,透露出纪元曾经说过的话。 “要不然,咱们也弄一个蒸汽机,用在纺织机上?” 说做就做。 松江府的冬天虽说没有雪,但也是很冷的。 即使如此,黄阿婆还是给高娘子写信,请她一起设计蒸汽织布机。 还想请高娘子跟纪大人联系,她们织工也能建起工会,可不可以换取蒸汽机的设计图。 高娘子知道一些内部的结构,所以她们并未直接等消息,而是根据原理来推断应该怎么用在织布机上。 而且关于织工的公约,她们也在起草。 黄阿婆很了解织工们的生活,这些女子们没日没夜地织布,家里跟商家还有很多事。 若她们成立起这样的织布协会,是不是也能跟对方提要求? 原本应该安静沉默的冬天,在今年好像不一样了。 各地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 滇州府宁安州官学。 本地第三次童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依旧是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 在宁安州本地的,便是县试了。 如今宁安州大小私塾,官学已经有十几处,学生也有三千多。 报名参加县试的,则有四百多人。 这四百多人,也是各地私塾官学选拔出来的。 跟当年第一次童试的学生,完全不同。 程亦珊看着学生名单,重点勾出十几个人。 这些学生的文章她看过了,多半能过县试,等他们过了县试,便能送去武新府参加府试。 今年十个名额,应该能过三到四人。 宁安州第一年童试就不说了,本就潦草得很,算是给大家积累经验。 第二年依旧没有人中秀才,程亦珊也不着急,办学还不到两年,学生学了也不到两年,这情况很正常。 但今年是第三年了,此次童试,一定要有个结果。 因为她知道,这有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主持本地的县试。 或者说,如果拿不出成绩,就是她最后一次主持县试。 如果做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