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3节 (第1/2页)
那么多字,那么多文章。 用这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 因材施教。 学问无大小。 不管是现实的考量,还是按照圣贤道理来说,这都是可行的。 纪元很少这么重视一篇文章。 就算给自己辩解蒸汽机,橡胶草的文章,都没有这样仔细。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回信递给徐大人,徐大人肯定还会召来翰林院众人来商讨,最后拿出一个最切合实际的方案。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 有各地开设工科教学的开端。 后续的推动,不会太难。 新皇那边,大概率不会反对。 毕竟这是先皇还清醒时就在思考的问题。 否则当年殿试,也不会出这样的题目。 他来解决自己父亲都未解决的难题,对新皇来说,其实是件喜事。 新皇今年不过三十六,当太子或许年纪大了,但当皇上,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至于顽固派? 在天齐国一波波新鲜事物的冲击下,真正的顽固派早就不能冒头了? 利用宗教搞事? 有先皇的事情在,是觉得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纪元这封信件寄出去,估计七月上旬便能到徐大人手中。 徐大人在礼部多年,也主持了各地多次的科举考试。 他来推动这件事,大概率是可行的。 即使只能撬开一个口子,也是进步。 纪元送出书信,忍不住又看向滇州府方向。 也不知道聘礼有没有送去。 他身无长物,卖了好几个书画才凑了还算可观的银两。 他知道程家不在意这些,却也是他的心意跟重视。 当年房老夫子的话,还是真是一语成谶。 靠字画卖钱,果然省事多了。 当然了,他之前还让人拿着画到江南售卖。 至少离自己任地远一点,在这边,倒是没人知道青堂的身份。 纪元乱七八糟想了很多,还是摇摇头,赶紧建厂吧。 蒸汽水泥厂建好了,他才能去做其他的事。 一座占地四百多亩的水泥厂,想要建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放到现代,也要施工很久,何况古代。 库房还好说一些,主要问题就在于几座蒸汽机的建设。 为了更方便做事,蒸汽机的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这座巨大的工厂,前期至少需要三台蒸汽机。 其中一个是用来搅拌混料。 一个用来运输。 还有一个用来粉碎 矿料。 其中最后一台蒸汽机,需要的动能极强,几乎是前面两个加起来。 还有蒸汽管道的铺设,以及各地方的连接器。 要把这个建好,至少一两年的时间。 除非。 除非不计人力物力去做。 三个蒸汽机同时建设,或许工期能缩短到半年。 只要蒸汽机建好了。 工厂其他地方,可以慢慢说。 时间不等人。 朝中之前就有让他回京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