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5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2节 (第2/3页)

控弦之士有十万!

    这种级别的国家,守卫西域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那些游曳在草原大漠上的胡人和中夏国大战数次,都没有讨到好处。

    当然到了这个程度,汉廷在整个西域的统治已经完全崩溃,尤其是西域都护府已经彻底名存实亡。

    在整个天山北麓,唯一还独立存在的国家就是无双侯国。

    中夏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素王上皇天世尊有无限的崇拜,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无双侯国的素王神庙祭拜。

    西域这片土地上的政治和中原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地域歧视,和中原那种本地互助完全不同。

    西域玩的是宗教内的各派主张,所有的贵族都同时有宗教身份,比如中夏国的左相就是道教大真人。

    在统一整个天山北麓之后,中夏王开始给历代的无双侯册封佛陀、菩萨、金刚等果位。

    最终此举引起了国中道教徒的不满,中夏王虽然笃信佛教,但脑子没抽,于是又给历代无双侯上了一遍道教神仙果位,他自己也开始在外人面前佛道同修,还任命了道教大真人作为左相。

    中夏国的实力膨胀让马腾韩遂都很是恐惧,尤其是中夏王将国都从原先的伊水河谷迁徙到了靠近凉州敦煌地区之后。

    这是什么意思?

    中夏王之心,路人皆知啊!

    这不就是准备叩关进入中原吗?

    但实际上这就是马腾韩遂杞人忧天了,这二人军事能力还不错,但政治能力实在是过于低下,根本就看不出现在的形势。

    中夏王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身为诸夏列国的国主之一,谁没有进入中原问鼎的心思呢?

    辽东燕国不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中夏王太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中夏国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内部的问题乱糟糟,各种利益的分配,各方的矛盾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不慎就会爆炸。

    如果现在进入中原,一直胜利倒是还行,毕竟战争的胜利能够掩盖绝大多数的问题,但只要一场失败,现在这个表面庞大强壮的国家就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不仅仅是整个天山北麓,中夏王甚至怀疑自己就连伊水河谷都回不去就会死在半路之上。

    所以在没有整合完内部之前,中夏王绝对不会进攻凉州,马腾韩遂的防备算是无用武之地了。

    至于无双侯国目前在洛空的母亲手中掌控。

    神庙军已经彻底化作了护卫军,中夏王以整个天山北麓统治者的身份,将素王神庙的级别提升到了最高的地步。

    中夏王号召遍布西域的寺庙和道观要每年按时向神庙进贡,以维持素王神庙的运转和神庙军的运转。

    这个做法等于从某种程度上,让神庙大祭司成为了西域寺庙和道观的最高领袖,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设计。

    无双侯国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无双侯国减轻压力。

    所有人都以为神庙军是独立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比较亲近无双侯国而已。

    实际上这支军团始终掌握在无双侯手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

    ————

    西域之民,素敬诸天诸神,三千里地域,五千里方圆,竟有佛寺千座,道观亦千数,处处焚香,不别汉土之人,不列男女之别,乃止二教同拜,皆行祷告,中原之民入之,若处神国,甚为诧异,异域之感,不绝于身,自敦煌三千里至中夏无双素王神庙,此佛道之冠冕,敬拜素王上皇天世尊,敬拜素王上皇大天尊,始觉西域乃同中原一心矣。——《后汉书·西域列传》

    第661章 天下渐安,诸州皆静!

    话说袁绍率领着从洛阳回返的冀州大军马不停蹄的往前线赶去。

    一回到河北,袁绍瞬间就感觉天地之大,可以肆意遨游。

    河北人杰地灵,谋士如雨。

    袁绍一到军中,望着眼前的众谋士以及诸将,心中的压抑顿时一空,只觉意志勃发。

    沮授跪坐在袁绍左手,他是袁绍的副手,超脱了谋士的层次,袁绍知道沮授最擅长的是治政,相当于丞相。

    袁绍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诸君,这些时日辛苦,我率军前往洛阳导致冀州空虚,给了公孙瓒这卑劣之人可乘之机,这是我的错过啊!

    冀州若是没有诸君守御,我袁绍安能在今日坐于此地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