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第921节 (第2/3页)
几乎每个人都在聊雪地蔬菜的事: “看到负二楼门口张贴的照片了吗?听说是无人机拍摄的,雪地里长出了许多这样的菜,马上就有口福了。” “这菜我认识,乌塌菜嘛!以前老家种了喂猪的,现在想吃一口竟成了奢侈。” “快了!再等个把月应该能吃了,看照片长得不算少,每人半颗一颗分不到,几片叶子怎么也得有吧?” “……” 老百姓关心的是总算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了,政府领导们聚在一起,则是在研究这些菜是怎么冒出来的。 尽管这些菜苗经过检验检测确定无毒可食用,可来源不明这一点总归让决策者生疑。 “……不仅我们市,周边地区也都有发现,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照这么说,应该不是人为。这种天气环境,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如果是群体……这么大的覆盖面,我们的无人机一直在巡逻,有异常早就发现了。” “确实!何况这时候有种子、能种菜让大伙儿改善伙食的人,称他/她为‘英雄’都不为过,何必偷偷进行?上交给政府,不是更方便?所以我认为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我也觉得不是人为,恐怕是极寒天气下,物种的适应反馈。生物界不是有句话叫‘适者生存’嘛。” 一把手沉吟片刻问秘书:“南部和北部到现在都没发现这两种菜?” “是的,只我们中原这一片有。” 这就奇怪了。 一把手指尖敲着桌面,百思不解。 有人突发奇想:“会不会是我们中原的气温刚刚好适应这两种菜生长?” 大伙儿一想有道理。 北方气温低到爆表,具体多冷气象专家也预测不出来了。 南方湿度大,一下雪就结冰,农作物早就冻死了。 也就中原相对好点儿,最低气温尚且还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徘徊,气候干燥积雪相对蓬松,抗寒耐低温的种子被雪包裹着反而发芽了…… 讨论来讨论去,似乎也就这个观点最合理。 一把手让秘书整理会议资料,一会儿上报总部。 “对了,你和匿名邮件人还保持着联系吧?问问他/她是否需要新鲜蔬菜。” 做好事不留名的徐·英雄·茵当天晚上上网时,发现邮箱里躺着一封来自市政办公厅秘书处的邮件,看完抽了抽嘴角。 这是真心想要回报她的贡献还是想借机打探她的住址啊? 无论哪个,姐是缺一颗两颗青菜的人吗? 当即回复:不需要,谢谢! 那厢,一把手听完秘书转述若有所思:冰封三个多月不需要绿色蔬菜?这么看来,对方要么不是普通人,要么……是南半球的居民? 只有南半球没被冰雪覆盖,反而处处都像盛夏天,南极冰山据说已经融了好几座。 高温辐射下,人们出行困难,热射病导致的死亡率是个可怕的数字。高纬度地区很多民居都没装空调,气温爬到四十度后不得不搬到地下生活。 但那些耐热耐高温的植被却犹如到了天堂,根部汲取着南极冰山融化的雪水,一夜间窜了好几公分。 南半球各国都在考虑,要是从此以后常年高温,他们打算借参天大树建空中住宅、研发私人飞行器、开辟飞行航道。 明明都在地球上,差距却是如此大。 一个地球仿佛被结界隔成了两个世界,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但要说举国搬迁去南半球,也不现实。 高温导致的疾病、死亡率也不低,有些地区因为消杀不及时造成瘟疫肆虐。 何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