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第978节 (第3/3页)
茶树都卖给了隔壁村的陈老二,自留地就这么荒着了。其他人家一般不上东头那一片,帮你家茶树修剪得次数也少,我那天无意中想起来,想去帮你家修一修,好家伙!那些茶树发散得都快赶上大树了,不用梯子根本没法修。” 徐江细算起来是徐爷爷的远房堂侄,不过徐江的爷爷和徐爷爷的父母当初因为宅基地吵过架,吵得还很凶,徐爷爷父亲的腿差点被徐江的爷爷用锄头抡伤。后来徐爷爷发达了,徐江家多少有点忌惮,生怕他报复。这不,见徐爷爷回村修路、修房子要回来养老,他们一家干脆搬离桃李村,去城里谋生了。 他们一家还没搬走的时候,还会修剪徐爷爷家的茶叶树,一是挡着他们自留地采光了,二是徐爷爷家没人,他们采茶的时候顺便采了还能多些收入。 自从徐江家搬走后,其他人家的采光不受影响,就不会特地去留意,偶尔路过看到了手里若捏着大剪子,会顺手帮忙修一修,若没剪子,也就在心里感慨一句:老徐家的茶树蓬这么开了。倒也不会特地回家拿上剪子过来修。 时间久了,茶树越蓬越大、越长越高,没梯子修不了,就更加由它肆意生长了。 徐茵正想去徐家的自留地看看,就说:“婶子,谢谢您提醒,我这就去看看。” “行,你去吧,需要帮忙喊一声。我家那口子就在下面玉米地追肥。” “好嘞。” 横竖溜达,徐茵就带着小陶慢吞吞地溜达去了徐家的自留地。 山腰往下走一段,再沿着别人家茶园往东走,约莫走上五六百米,仿佛在山上转了个弯,眼前出现了几丛高大蓬开、不成茶树样的茶树,这就是老徐家的自留地了。 数了数,这样的茶树总共三十丛,分成三行,每行十丛。 原本行与行、丛与丛之间留足了间距,如今又高又大,像太阳伞一样呈发散式生长,哪里还分得清间距,想去看看最上面一行的茶树,挤都别想挤过去。 小陶说:“一会儿让保镖带把大剪子过来修,就是还得找个懂行的人指点才行,不然我们也不懂怎么修对茶树比较好。” 徐茵捻了一片茶叶凑到鼻尖闻了闻:“没事,我知道一些。” 她在古代的某个小世界种过茶,也是那时候学会了炒茶。尽管很久没碰了,但也没忘。 小陶就以为她小时候跟在徐爷爷身边学会的,也没多想:“那我现在就喊保镖过来修剪?” “不急。先找把人字梯过来,采点嫩芽头回去。” 几十年没打理的茶树,跟野生的没区别了,炒出来尝尝,也许别有一番风味。 小陶打了个电话回去,不一会儿,装完智能监控的俩保镖就扛着一把铝合金伸缩人字梯、提着水壶、拎着两个藤编小茶篓过来了。 梯子一看就不是老徐家杂物间里的工具,像是新买的。 “应该是徐总派人准备的,杂物间里好多这样的新式工具。”小陶解释了句。 徐茵由衷感慨:堂哥可真细心啊,连这些都考虑到了。 有保镖在,徐茵在下边指点就行,教他们如何辨别茶叶芽头,如何采才不会弄伤芽头、损失茶多酚。 采茶采的是茶叶顶端刚长出来的嫩叶。 茶树熬过忍冬、来到春季,枝头末梢慢慢长出蒂头,然后长成鱼叶,也叫胎叶。 经过鱼叶之后,发出的第一枚芽,还没长成叶子采下来属于茶中上品; 若错过了没采下来,任其继续长成茶叶后还会冒出新芽,这就是一芽一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