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1/2页)
    “我要回去吉林城,若是我父亲回来,你便说我受了伤,回吉林城修养去了。”    “另外……”朱高煦看了一眼那些正在烹煮羊肉的女真男丁:“想办法,拉拢他们这些女真人,让他们说服他们的头人留在吉林城。”    亦失哈颔首,显然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见状,朱高煦也拍了拍它,随后独自一人乘骑赤驩往吉林城返去……    第163章 归家亦苦    “殿下!”“殿下,不是说打赢了吗?我家娃怎么还没回来?”    “殿下,我家五郎,张五郎还活着吗?”    “殿下……”    吉林城内,当朱高煦乘骑受了几处箭伤的赤驩单人回到吉林城的时候,大街上满是翘首以盼,等待自家丈夫、父亲、儿子回家。    担心家人的百姓们向朱高煦询问,他们脸上担忧,而朱高煦却在听到张五郎这个名字的时候停了下来。    张五郎……这个人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应该是阵没于哈达岭上了。    “我……”    一时间,朱高煦不知道说什么。    他带出去那么多兵,他们都没回来,可他却回来了。    这一刻,朱高煦只觉得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诸位……”    朱高煦翻身下了马,四周数以百计的百姓围住了他,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朱高煦,试图听到他们家人还活着的话。    可对此,朱高煦却没有回应,而是先躬身朝他们作揖一圈。    见到他的举动,许多人当时便腿软了。    遥想上次远征西阳哈时阵亡数十人,自家殿下都没有如此过,那现在……    怀揣着难以言表的心情,朱高煦作揖一圈,随后才起身,艰难道:    “这一战,胡兵三万余众,弟兄们为了保卫家国,有八百余人阵没……”    一句话说出结果,四周人纷纷腿软跪在了地上,尽管他们还不知道自家人如何,可这串数字足够让他们悲痛。    “殿下!殿下,我家五郎还活着吧!张五郎!时常跟在您身旁的那个,个头不大,二十三岁,他……”    “大娘,您别激动。”    “是啊,大娘,殿下一定记得的。”    “对对对,五郎肯定还好好的……”    一名五旬大娘往前扑来,四周人抓住她的同时安抚着她,可面对她,朱高煦却只能沉默。    有的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那大娘瞧他沉默着一直不说话,整个人瞬间瘫软在了地上,哀嚎着哭了出来。    悲伤是会感染的,当下吉林城战死那么多人,谁都不知道自家人回来时是躺着还是站着,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啜泣。    对此,朱高煦没有沉默,而是说道:    “此战开战前,我便与兄弟们说过,若是不幸战死沙场,每人家中发抚恤田四十亩,粮二十石,另外每一战的赏田也依旧照发……”    “此外,若是家中有娃娃的,额外再发五亩抚恤田。”    朱高煦坦然自己对兵卒们所说的抚恤待遇,并没有因为这一战牺牲的人多而苟且,反而开诚布公道:    “诸位也都知道,我吉林城没有那么多田地,但今年开垦的荒地,都会如数按照抚恤政策交到你们的手中。”    “其余的人,我相信你们也知道这些弟兄是为了保护谁而死,不仅仅是为了他们的家人,也为了你们。”    “因此请诸位放心,不管是抚恤还是均田的政策,只要我还主政吉林城一日,便一日不会更改,更不会行那苟且赖账一事!”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转身便翻身上马,在百姓们的拥簇下离去,回到了他那连千户府都比不过的寒酸王府之中。    回到府中,他没有偷懒,而是对门口两名兵卒道:“召集这次入吉林城避难的二十四部头人,就说大敌已退,我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是!”两名兵卒作揖应下,随后便分出一人去通知消息去了。    另一人依旧尽忠职守,朱高煦则是骑马往后门而去。    到了后门,值守的两名兵卒为他开了后门,并在他翻身下马后接过马缰,牵着赤驩往马厩去。    朱高煦走进了后院,当即便见到了隔着马厩与柴房的中后门,在这里值守着两名净军。    “殿下!”    两名净军作揖,朱高煦颔首:“辛苦了。”    没有多说,朱高煦走进了真正的后院,并继而前往那被称为存心殿,实则连院子都算不上的主屋。    他走进主屋,见到了正在刺绣的郭琰,以及跟在她一旁刺绣的婢女。    “殿下……”见朱高煦回来了,郭琰当即站了起来,并吩咐左右婢女:“去给殿下烧水沐浴。”    两名婢女退下,朱高煦则是坐在了郭琰一旁。    郭琰已经知道胡兵退兵的消息,更知道自己的公公就在吉林城不远处围剿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