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谋高嫁:这侯府夫人我不做了! 第95节 (第1/2页)
看着渐沉的天色,姜舒不由想到了昨夜。 明日一定要去问问郁峥,他们是如何擒住赵仁贤的。 翌日一早,檀玉推开窗户看着屋外的雨幕,狠狠皱起了眉。 “怎么还在下雨?一直这样下个不停,我们怎么回上京?” 姜舒眺望着远处被雨雾笼罩的屋舍,恍然惊觉道:“江南的雨季来临了。” 她们一时半刻,怕是走不了了。 想到郁峥昨日的话,姜舒轻声道:“等雨停了我们去府尹府。” 无所事事,姜舒捧了本书瞧,时不时看一眼窗外等雨停。 同一片雨幕下,郁峥也拿着卷书,坐在厅中等姜舒来。 临近午时,雨小了些,姜舒放下书道:“走吧,今日这雨怕是不会停了。” “哦。”打瞌睡的檀玉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主仆俩顶着蒙蒙细雨,坐上马车往府尹府去。 宽敞的街道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却冷冷清清的少有行人。 出于生意人的本能,姜舒看到此情此景便联想到生意。 街道两旁的店铺虽开着,但因下雨几乎无人光顾。 而江南的雨季通常持续一两月,对生意影响极大。 姜舒望雨兴叹,也不知姜记绸庄如何了?她们何时才能回上京? 思绪纷飞之际,马车停了下来:“东家,到了。” 守门侍卫昨日见过姜舒,又得过郁峥吩咐。是以见到姜舒后没有通报,直接放行让她进去。 客院内,郁峥翻完一本书,抬眸看向屋外。 “主子,今日一直在下雨,姜姑娘怕是不会来了。”追云换了壶热茶。 郁峥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屋外。 忽然,空荡的院子里出现了一把油纸伞,伞下有个清瘦身影正迈步而来。 郁峥墨眸一亮,放下书正襟端坐。 背对着门的追云听到脚步声,扭头看向屋外,欣喜道:“姜姑娘,你们可算来了。” 姜舒收了伞抬脚进屋,杏眸扑闪道:“怎么?我们来晚了吗?” “不晚,姜姑娘快请坐。”追云赶忙又倒了杯热茶。 姜舒坐下后郁峥问她:“可淋着雨了?” 姜舒摇头,直奔正题:“王爷让我来所为何事?” 檀玉也很好奇,竖起了耳朵听。 修长手指轻敲桌面,郁峥缓声开口道:“乞儿巷那些孩子,你觉得该如何安置妥当?” 姜舒一怔,脑中想起那日见到的情形,明白这件事极为重要。 “正常的孩子,都应该吃饱穿暖,然后读书识字明理。若有那不愿读书的,也该受人教导,明白为人处世之道。等孩子们再大些,便该学一技之长谋生。” “嗯,你与我想的一致。”郁峥墨眉微拧道:“可要做到如此,并不容易。” 若是几个孩子,带回上京或者寻户人家收养都可。但几十上百个孩子,只能在临安府寻个地方安置。 姜舒凝眉思索良久,忽然想到了什么杏眸一亮。 “我曾在民间义志录中看到,蜀地有座尼姑庵的师太心善,收留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孩童,将他们悉心养大,还教他们读书明理……” “或许,我们可以效仿。” “可去哪儿找愿意收留这么多孩子的尼姑庵?”檀玉一脸苦恼的插嘴。 姜舒被她逗笑:“傻檀玉,找不到可以自己建啊。” 檀玉恍然大悟,末了又发愁道:“那心善的师太去那找?” “噗!”姜舒实在没忍住,被檀玉的一根筋逗乐了。 追云和郁峥也忍俊不禁。 “你们笑什么?”檀玉清澈的眼中透着迷茫不解。 追云低咳一声,敛了笑意道:“姜姑娘只是举个事例,有没有尼姑庵和师太并不重要。只要有个地方安置,有人抚养教导便可。” 檀玉听后终于反应过来,感觉自己蠢的没脸见人了。 “王爷以为如何?”姜舒征询郁峥。 郁峥颔首:“此法甚好,就以乞儿巷为址,稍加修葺改造便是一座‘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