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谋高嫁:这侯府夫人我不做了! 第217节 (第1/2页)
郁源跟着进屋,孙母欲行礼被阻止。 “岳父大人怎么样了?”郁源关怀问。 孙母用帕子擦了擦眼泪,凄怆道:“昏迷未醒。” 孙宜君哭着问:“爹好端端的怎么会遇刺?” 孙母摇头:“我不知道,他被送回来时,浑身是血,不醒人事。” 顿了顿,孙母补充道:“璟王和周大人来过,说他们会查清此事。” 言外之意便是,此事多半与朝堂政事相关。 “大夫怎么说?”郁源问。 眼前最要紧的,是性命。 一旁的荣王沉声道:“大夫说伤到了要害,很是危险,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孙宜君一听,跌坐在地。 郁源过去将她扶坐到床边,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任何安慰的话,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第261章 顶替 还挂着红绸贴着喜字的孙府,陡然陷入悲怆沉抑中。 如此重大变故,府中下人都惶然无措。 “夫人,璟王殿下来了。”下人在屋外禀报。 孙宜君几人立时起身去迎。 刚走出屋门,就见郁峥阔步而来,身后跟着上了年纪的陈太医。 “峥哥。”郁源激动的唤了一声,荣王夫妇也打了声招呼。 “王爷。”孙宜君和孙母红着眼忍着泪见礼。 郁峥神色沉凝道:“这是陈太医,让他给孙大人瞧瞧。” 宫中太医,非一般人能请,孙母和孙宜君感激不已,连忙将陈太医请进屋中。 孙鹤川身上有好几处刀伤,最致命的是心口处捅的那一刀。细细诊探一番后,陈太医面色凝重的收回手。 “我爹他怎么样?什么时候能醒?”孙宜君急不可耐的问。 陈太医看向屋中几人,摇头叹息道:“孙大人伤了要害,失血过多已药石无医,眼下全靠一口气硬撑着。” 至于能撑多久,那就看毅力了,但醒来是决计不可能了。 听到这话,孙母和孙宜君大受打击,站立不稳的后退半步,荣王妃和郁源及时扶住。 “不,不,一定还有办法的,求你救救我爹……”孙宜君挣脱郁源的手,冲到陈太医面前跪下恳求。 陈太医慌忙错身,不敢受孙宜君的礼。 “世子妃快起,非是老夫不愿,实是无能为力。” 孙宜君不肯相信,还想再说什么,被郁源强行抱起:“宜君,别这样。” 陈太医乃太医院院正,医术高明,他说救不了,那便当真是救不了了。 刚升起的一点失望被浇灭,孙母泪流不止,几欲昏厥。 人已无救,陈太医没了留下必要,抬眼看向郁峥示下。 看到悲痛欲绝的孙宜君,郁峥思忖着沉声道:“先且留下,看可否还有希望。” “……是。”陈太医迟疑了一瞬应下。 郁峥此举,并非感情用事,而是想延缓消息。 只要陈太医还在孙府,外面的人便以为孙鹤川还有救,定会心急有所举措。 交代完后,郁峥起身离开。 几人明白,他是要去查孙鹤川遇刺一事。 得知孙鹤川时间无多,荣王夫妇没有走,留下帮衬照应。 “爹……”孙宜君失魂落魄的守在床前,握着孙鹤川冰凉的手,通红的眼中不断有泪水涌出。 郁源站在一旁,默默的陪着她。 陈太医隔一段时间便会查探一次,可孙鹤川双目紧闭,面无血色,没有半点要醒来的意思,甚至气息越来越弱,手越来越凉。 天不知何时暗了下来,下人送来晚膳,孙宜君和孙母都吃不下,母女俩坐在床前,谁也劝不动。 郁峥从孙府离开后去了大理寺。 孙鹤川是在离大理寺不远的僻巷遇刺,等大理寺的人听到动静赶去时,随行侍卫无一幸免,孙鹤川身受重伤倒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