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爷_红楼道爷 第2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楼道爷 第251节 (第1/2页)

    贾蔷没有客气,走过去坐了下来。

    “今日在内阁被两位中堂说了?”太上皇喝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贾蔷并不奇怪太上皇对内阁中发生的事如此了解,内阁本身就在皇城之中,又有太监在一旁服侍,无论是景文帝,又或者太上皇,想要知道内阁的事轻而易举。

    “两位中堂大人没有恶意的,我是晚辈自当听从!”贾蔷笑着回道。

    “他们哪里是与你说的,是在说给朕与景文听呢!”太上皇摇头说道。

    贾蔷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回想着两位内阁大学士的话,发现确实有些古怪。

    “虽说他们想拉你这位名将进入文官体系,但大乾还是需要你这位名将来支撑的,他们在向朕与景文表明希望你手中保持兵权,而不是彻底成为文官!”太上皇详细解释道。

    “臣倒是无所谓,武官文官都是为大乾效力!”贾蔷说道。

    太上皇看了看贾蔷,从贾蔷的脸上没有看出这句话中的虚假之意。

    他摇了摇头,实在是搞不明白贾蔷的想法。

    一般的武官,执掌半数大乾军队后,都会产生掌控欲,对手中的军权无法割舍。

    但看贾蔷的样子,军权什么的似乎并不在意。

    他哪里知道,经过几年的布置,贾蔷已不再需要什么军权在手,就可以掌控大乾军队,才会表现的如此淡然。

    “你看如今的大乾如何?”太上皇转移了话题,问出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贾蔷沉吟了片刻,内心思考着应该如何回答。

    如果是景文帝问出这个问题,他连思考都不用,就可以用赞美的词语回答。

    但面对太上皇,他却不想说假话。

    “大乾存在着很多积患,外有外敌虎视眈眈,内有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土地兼并严重!”贾蔷迟疑了一下回答道。

    这个问题真要展开来说,他可以说上很多内容,但他还是只说了其中一部分。

    “你倒是看的分明!”太上皇听到‘土地兼并严重’后,就知道贾蔷对于政务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他并没有因为贾蔷的回答而生气,反而是笑着说道。

    “因为臣也是既得利益者,臣的生意遍布大乾各地,在江南更是有着万亩良田!”贾蔷如实的说道。

    这些事他不说,太上皇也知道,倒不如大明大方的说出来。

    “你也够实诚,那你说说可有什么解决之法?”太上皇来了兴趣问道。

    “对外战争!”贾蔷说了四个字。

    太上皇神色一肃,他没有想到贾蔷的解决方法会是这个。

    大乾以儒家思想为主,所以大乾对外都是采用怀柔的手段,当怀柔手段不行时,才会考虑动用武力。

    而发动对外战争,是大乾从未考虑过的。

    “你可知道一场战争的消耗有多大?大乾的财政可经不起战争的消耗!”太上皇摇头反驳道。

    “太上皇,对外战争并不一定消耗大乾的财政,反而能够为大乾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并扩大大乾的版图!”贾蔷见太上皇今日兴趣很浓,也就与其讨论了起来。

    “朕一生战争无数,还未听闻过可以为大乾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战争!”太上皇这回更不相信了。

    “就拿倭寇的家乡来说,那里是由众多岛屿组成,别看那里贫穷,却有着天下最富的白银矿,足够大乾消耗百年之久!”贾蔷淡淡的回道。

    太上皇眼中精光闪动,他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大为惊讶。

    他想要站起身来,却是迎来了一阵的咳嗽,让他无力的又坐了回去。

    “如果年轻二十岁,朕必率大军占领那里!”太上皇在咳嗽完后无奈的说道。

    他看着贾蔷,眼中有着难明之意,接着又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的皇帝是景文帝,景文帝深受儒家影响,想让其出征海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太上皇,只是闲聊,您不要太过激动!”贾蔷连忙安慰道。

    “对外战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矿产,更多的银子,这条路或许是对的!”太上皇轻声呢喃道。

    他这一生见识过太多的事物,他也研究过历代王朝的兴衰。

    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是土地不够,天下的土地都在少数人手中,人口又不断增加,最终就会发生乱象。

    贾蔷所说的对外战争,在太上皇这个好战的君王心中是个想法。

    事实上贾蔷所说的对外战争,是西方后来崛起的关键,占领一个个国家,将这些国家当成自身的附属,其国内的资源成为自家的资源,帮助自家越来越强盛。

    当然,贾蔷也只是这么说说,他也清楚与太上皇的交流不过是私下的讨论,并不会影响到大乾的走向。

    有景文帝在,有内阁在,想要发动对外的战争没有任何可能性,单是内阁就不会同意对外战争。

    贾蔷伸手轻轻为太上皇顺气,顺手加持了‘治愈术【高级】’,延长了治愈能量的持续效果。

    第245章 大婚

    十月初九,铺房。林府大门打开,一辆辆马车自林府大门中驶出。

    这支车队没有走最近的路,近路太近了,就两百米而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