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才科举路 第330节 (第1/2页)
但如今的温情并未持续多久,左相提起了右相: “当初,先帝临终授命之后,留臣私下说话,言及右相,说其‘心窄,不能尽信’,倒不曾想到,果然是一语成谶。” 左相叹息一声,景帝面色微凝: “右相狼子野心,这些年来,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不知几何,父皇此言无错,只不过这一次他竟如此轻易低头,也是朕不曾料想到的。” 凌秋余闻言,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初听到的关于右相之子的传言,好奇问了一句,景帝只茫然的摇了摇头: “右相之子以前是好的?朕还真不知此事。” 反倒是左相抚了抚须,点头道: “坊间传闻不假,当时右相之子与圣上年岁相当,先帝怜圣上一人孤单,这才时时招右相带子入宫,陪伴圣上。 当初,□□王动乱之时,我旧疾复发,并未在御前,倒是不清楚其子出了什么事。 不过……右相此前待圣上倒也忠心,也不知他为何在圣上继位后,左了心性。” 左相发出一声叹息,曾经,他们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可到了现在,他们只能是敌人! 左相的话,让那坊间传闻更加扑朔迷离。 众人宴毕离去,已是黄昏暮色,左相本想将凌秋余送至门外,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而等徐韶华和景帝上了马车后,景帝靠在车壁上,有些疲倦的闭上了眼,随后这才看向徐韶华: “徐卿,你说右相又想做什么?” 徐韶华思索片刻,抿唇道: “若是此前,臣不敢擅言,但此番消阳草之事,将此前种种串起,臣略有些猜测。” “徐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右相已有不臣之心。” 徐韶华这话一出,马车里顿时一静,景帝许久没有说话,半晌,他这才艰涩道: “朕,亦有所感。” 徐韶华轻轻一叹: “右相与安王曾合力将梁向实诓骗回京,他二人本就是因利而聚,无利而分之人。 此番,虽然因兵部之事,让其措手不及,但右相手里捏的底牌不止一张,足够他与安王合谋了。” 景帝倘若真的不育,那么……安王便是最好的继承人! 徐韶华言及此,景帝只觉得后脊一凉: “还请徐卿助朕!” 景帝本是知道右相的跋扈嚣张,可他从未想过右相这般工于心计,早早便已经将自己围困起来。 难怪此番右相轻描淡写的便认了自己被革职之事,试问谁会因为被一只早就关在笼子里的幼兽哈了一口气而生气呢? “那便,先打草惊蛇。” 徐韶华面色平静的说着,右相既能布局,他便能见招拆招! “消阳草之事,是右相的底牌,但现在,亦可作为诱饵。” 景帝闻言,终于振作起来,他沉吟片刻: “便以那位活下来的百姓为饵,朕会派云骁卫保护他。不过,右相又会在何时下手,倒是让人有些难以揣测。” 徐韶华闻言,抿了抿唇: “若是臣不曾记错,要不了半月,傲舜使臣便该抵京了。” 傲舜国在寒塞损兵折将不说,连他们引以为傲的三棱箭也被缴获了大半,是以哪怕商长陵直接被景帝判处斩首后,也都不敢多置一词。 是以,此番前来的使臣,乃是求和献礼的。 徐韶华慢吞吞的说着: “倘若只是我大周之事,圣上手握京城驻军,若是以铁血手段镇压,只怕其胜算略失几分。” 而右相做的事,自是不容有失! 徐韶华此言一出,景帝面色微凝,倘若右相和安王果真联手,并且是当着外邦使臣的面儿要挟自己,这几乎是一个无解之局! 景帝这些年兢兢业业,为了破局历尽千辛万苦,他可不想让自己,或者他国的史书上,留下什么让后人耻笑的恶名! 但下一刻,徐韶华抬眸看向景帝: “圣上可信臣?” “朕当然相信徐卿,你是朕除了太傅以外,唯一信任之人。” “那么,便请圣上静候佳音吧。” …… 大理寺中最近又有一桩奇案,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听闻是一名逃役的家人本欲上京告御状,不料遇到了大理寺的卫大人,这才得知那逃役乃是差点儿被人所害,可偏偏那人奔袭百里,浑身是血的翻山越岭,爬回家中后竟是一病不起,其家人悲愤欲绝,大理寺对此颇为重视,百姓也纷纷关注此事。 要知道,服役大事,关乎国家大事,先帝在世时,定下轻徭薄赋的律条,更是不许监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