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一 选锋军 (第4/8页)
。通常是在与敌军短兵相接时使用,马刀基本的动作只有顺刺、逆击、横削、劲劈等几式,简单而实用。其实在作战中一切花哨的技术全派不上用场,谁的力气力,度快,谁就能占优势。 另外骑军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就是马上射箭。因为骑兵是坐在马上瞄准开弓,全凭双腿架驭战马。人不仅要在马背上保持平衡,还要完成取箭、拉弦、瞄准、射击等动作,同时还有侧射,背射,伏射等技术。要想练百百中和准确有力地打击对方之骑射技术,绝非一日之功,当是在严格教导之下,经过长期而又艰苦操练之结果。 这些都是杨炎在尚武院的马术课上教的。如果有人统计一下就会现,尽管杨炎在尚武院上学时逃课很多,但马术课他却从事没有逃过。 女真族原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大部分时间。无论男女老幼,一出生就要学会如何骑马,打猎,战斗,掠夺,天生就是战士。想要战胜这样的对手,唯有比他们更强才行。 三千八百士军整整齐齐的站在杨炎面前,阵势到也颇为雄壮。杨炎却想:军容到是不错,只是不知实际的战斗力如何?在大宋守边的军队大多看不起留守京城的禁军,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花架子,看着好看,就是上不了战场,杨炎在建康府时也颇受这种想法的影响。他只简单对士兵做了自己介绍,也没有对士兵进行新编组,让正将和副将带着士兵按以前的训练方式开试操练,自己只是到处观看,一言不。 杨炎四处看了一个多时辰,观以前的观点并不正确。这支选锋军的士兵素质和能力和自己原来所有的建康府御前驻军差不多。不过在整体协作和配合能力上就要差得多了。杨炎知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宋少有这样的整队骑军编制,骑军整体训练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支选锋军的实战经验不足。不过在这两方面,杨炎到颇为自信:他以前就是骑兵,自然熟悉骑兵的训练,而且他虽不敢说是身经百战,但至少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数次了。 事实上他这三天在家里也没闲着,一面翻阅了大量骑军训练的兵书,一面也向杨沂中询问了不少实际的问题。对于如何训练选锋军,心里也有一个初步的设想了。 这时杨炎正好走到一队练习马上作战的士兵边,杨炎停下步子,在一边观看。士兵们分两人一组,各执训练用的去头包布长枪,对冲刺击。只听“啪,啪,啪,啪”枪与枪的相击之声不绝于耳,其中也有不少是人从马背上掉下来的声音。 杨炎看了一会,见有一人的枪术十分出色,高出其他士兵,连胜了四人,都是将对手一击落马的。有士军在一边喝采道:“刘准将好枪法。” “呼”的一声,那刘准将以将第五个对手也击落下马,顿时又赢得一片掌声。杨炎也忍不住叫了一声“好枪法。” 这时士兵们才现自己的统制官就在旁边,纷纷过来见礼。那刘准将也跳下战马,来到杨炎面见抱拳施礼道:“参见杨统制。” 杨炎一看他二十四五岁年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一付猛将的样子。心中对他颇有好感,道:“不必多礼,你叫什么名字,枪法不错啊!” 刘准将道:“大人过讲了,小人叫刘复武,现在是准备将。” 一军之中统制最高,以下依次为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 杨炎笑道:“我看他们都不是你的对手,陪我练几趟怎么样?” 刘复武一怔,道:“小人不敢。” 杨炎一招手,吩咐一个士兵去把自已的海东青牵来,道:“你直管大胆出手,如果你赢了我,就升你做副将。”一转头,对其他士军道:“这话你们都听到了,作个见证。” 士军们都知道刘复武的枪法在选锋军中无人能及,即使是身为正将的张荣和张师颜也不是对手。一听这新任统制要亲自和刘复武动手,还许以升职的承诺,也都想看看他究竟有多大本事,立刻围上来一大群。 刘复武一见,也不在客气,两人各自上马,举起长枪,纵马对冲。两马相交之时“啪”的一声,两支长枪碰在一齐。刘复武只觉全身一震,双手麻。人在马背上晃了两晃,险差掉下马来。圈过马头,再看杨炎若无其事。 这时两马相距十余丈,杨炎扬声道:“刘准将,不必客气,请尽全力吧。” 刘复武不敢大意,打起精神,施展平生武艺,全力应战。 两马相交之时,两人几乎是同时出枪,向对方刺去。 就在两枝枪头将碰未碰之时,突然刘复武的长枪一吞,缩回半尺。杨炎的长枪立刻刺了个空。瞬身之间,刘复武的长枪复又一吐,直向杨炎刺来。这一招叫“寸手枪”,是刘复武的绝技之一。长枪刺出时一吞一吐,恰好躲过对方的武器,再刺对方。因变化仅在方寸之间,因此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