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情报部(修改1) (第2/3页)
苦守着一具已经僵硬的妇人尸体。没有同龄人的嚎啕大哭,只是固执的守在那里不准任何苍蝇落下。他是个不阴不阳的太监,没有生育能力,一时怜悯就救下了三娘。每每回想到这里老夫子总会忍不住唏嘘,第一面的时候这孩子眼神冰冷的让人害怕,真不知道她之前都经历怎样的变故。 “老夫子,是我没用,这么多年我以次看不透对手。” 三娘蹙眉道,有些懊丧的接着说道。江湖险恶,她燕子神偷纵横大江南北多年,身经数十战二不伤分毫,靠的不光是武功高强,更是猜透对手心里的想法,从而料敌先机。 “嗯~三娘说的,应该是今日带病解围的那位协统大人吧?” 老夫子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眯着眼睛,在氤氲的水汽中抬起头似乎是想努力看清楚什么。 三娘漠然点头,侧过身注视着老夫子,等着他的回答。 “三娘,记得我跟你说过,这世道最险恶的就是人心,没有任何的揣摩和了解你很难看透一个人。那位协统大人却也当真是一奇士。” 老夫子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这把老骨头大半辈子都仍在了紫禁城,一晃数十年。昔年曾大人的湘军、李中堂淮军、还有现今张香帅的自强军、袁项城的北洋,咱大清数得上名号的队伍都曾亲眼见过。可叹老了,自诩见识广博,却孤陋寡闻未曾料到在这安庆地界也有这样卧虎藏龙之辈。这位大人下的好本钱啊,那种模样古怪的新式连珠枪怕是连洋人的军队都未曾装备过,而新军小小一队的人马却人手一支。更有大量赛电枪(马克沁)这样的利器装备,整个大清国再也找不出一支这样的队伍。就是袁项城的北洋来了,也绝非对手,若是近战这一队人马堪比北洋一营还富裕!再说军纪,纵观今日新军旧式私军的气息依旧浓烈,当兵吃粮为了每月的饷银把脑袋别在裤腰上,骚扰百姓自是寻常事。我听大块头回来说了,他们奉你的命带着整整五万银元去犒劳新军,结果被人家拒在门口了,说他们部队不玩这一套。守营的兵士更是连份子钱都不要,人还可气得很。我看这位大人绝不是嫌少,怕是真的不吃这一套。芜湖那边据说自从这位协统大人上任后,是日新月异,全城都通了洋人的柏油路,还有路灯呢。花上大力气,拿着工厂实打实的干股去拉拢乡绅入股,换取减租减息方面的配合。老头子老了,活了块七十载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官!” “老夫子,您的意思是。。。” “咱们大清一般的官,不搜刮地方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造福一方更是世所罕见。这位大人据说还是留洋出身,新军的训练操典完全是在德人的基础上自行创新改良的。懂洋务、会练兵、办实业,这三项绝非那些京城黄带子可以相提并论的。次子只想必定远大,怕是心胸装着天下啊~” 老夫子说着说着眯着的眼睛陡然精光一闪。他的这番结论不是凭空来的,但凡出国留洋开眼看世界的,没有几个会对国家现状满意的。不是满族出身,若是想混个前程何必如此费心费力?单说花大力气,减租减息协调乡绅和佃户的矛盾这点,就足以说明此人见识卓绝、心怀天下。 “谁?!” 没等三娘听完,就猛地转身大喝道。转身的瞬间素手点光闪烁之间摸进了腰间的皮囊里,那里面始终装着三柄淬了毒的燕子镖。 “当家的,出事了!出事了!” 一个伙计应声从身后大呼着飞奔而来。三娘望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伙计,皱了皱眉,子时刚过这么晚了会有什么大事。 “当家的、老夫子,出大事了!外面有一个老头带着八个精壮汉子抬着一口大木箱子来叩门,说是受贵人所托来慰问下受伤的兄弟。定名要见您,弟兄们拦不住上去二十几号人都被打翻了,现在人就在偏厅堂里!” 报信的伙计喘了口气,急匆匆的说道。 听完了伙计的叙述老夫子和三娘都是一阵沉默,如果是仇家寻仇的话犯不着这么麻烦,直接围了院子动手就是。再者说燕子帮一向行事低调,没有什么大的仇人。至于朋友更是无从谈起。沉吟了片刻三娘打定主意去会会这帮恶客,先摸清楚这帮人的来意再说。 “通知所有的兄弟,小心戒备。” 三娘和老夫子对视一眼,立马进入了状态扔下一句话就飘去了偏厅。 另一边的偏厅里,珊叔饶有兴致的轻拍着红木桌,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室内的装饰。身后的王天达带着警卫连的七个战斗骨干铁塔一样的耸立在一边,抬来的那口大木箱子正放在大厅中间。输人不输气势,这是他们在教导营的第一天就确立的信条。这会八个铁塔一样的壮汉不甘示弱的和对面一帮鼻青脸肿却又如临大敌的伙计们对峙,心里齐齐的呸了一口:“就这点本事也好意思处理显摆,我呸!简直是笑话!”两拨大男人就这么互不示弱的对视着,眼神犀利狠辣,电光火石之间交锋不断,很快屋子里基情满满的气氛就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