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4节 (第2/4页)

个誓就当是放屁。但西苑毕竟是在飞玄道君驾前。你别处放屁没人管你,难道还敢当着真君的脸放屁不成?当真君的降魔雷法是白练的是吧?

    而且,闫东楼心里也有另一重考虑。他亲自带着闫党与清流对过招,知道许阁老是多么绵里藏针静水流深的一个人;真要由他出手阻拦,上的奏疏绝不是这么个粗糙的半成品。别的不说,这奏折要是由许阁老润色一番,那穆国公世子就是做上一百遍阅读理解,从思乡之情揣摩到怀才不遇,也决计看不出来里面跪舔堡宗的内涵。

    这便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同为高段位选手,对彼此的风格还是熟悉的。

    有行家做保,穆祺的心也放了一半,只是依旧要提醒一句:“即使如此,与许阁老有瓜葛的人物,总是不好对付。”

    小阁老微微一笑,尽显从容。以他闫东楼的阴损狠毒,也就是对付许少湖还有些吃力,料理这样的小虾米,却是手拿把攥;他抖一抖奏折,用指甲在上面掐了一道,随即递给世子:

    “此人愚蠢浅薄,自己就埋下了要害。穆兄请看。”

    闫东楼勾出的是周至成洋洋洒洒罪状中的一条,斥责他们两人勾结宫中的势力,压迫远道而来的番邦使者,乃敢滥施淫威,竟令使臣战战兢兢,亦献媚于人前……

    闫东楼在“亦”字上划了重重的一笔。

    “‘亦献媚人前’的‘亦’是什么意思??”小阁老阴测测的笑:“‘亦’嘛,说明已经有人这么干了——众所周知,我们不过给藩邦使臣送了几册御制的青词而已。他这么一句,是不是在蓄意暗示,早就有人被宫中势力压迫,对着青词献媚人前了?那到底是谁这么可怜呀?”

    果然是奸臣中的扛把子,看一眼奏折立刻就抓了痛脚。穆祺佩服之至,但还是不得不指出:

    “闫兄计策大妙,但仅仅一个‘亦’字,最多不过是罚俸申斥而已,未必能吓住他。更何况牵涉了翰林院众人,事情更加棘手。我们还是要下重手,才能以儆效尤。”

    区区一个给事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怕的是这姓周的反复上书,挑动了翰林院那帮书呆子的兴趣,又想回复堡宗时的荣光。翰林院素有储相之称,轻易难以招架。所以必须打早打小,提前防备,让翰林院趋避三尺,不敢招惹为止。

    小阁老很虚心:“请世子指教。”

    “小阁老可知道,陛下先前曾命翰林院众人作诗撰文,称颂太宗文皇帝的功德?”

    闫东楼喔了一声,眼神中立刻闪起了亮光:闫党位列台阁,当然能打听到中枢的机要,晓得皇帝在紧密筹划,打算把自己的亲老子往太庙里挪一挪。而为了减轻礼法上的压力,皇帝搞的是捆绑销售的那一套,先制造舆论动一动国朝太宗文皇帝朱老四的庙号与祭祀规格,等到太庙改革木已成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亲爹往庙里一塞,以快打慢,岂不美哉?

    这一整套丝滑小连招行云流水,最关键的一步却是给太宗皇帝改动庙号。所以从月前开始,皇帝就在大会小会上称述朱老四的功绩,暗戳戳制造舆论了。

    闫阁老就是搞大礼议起家的,闫东楼当然明白这个套路,一时大为心动:

    “世子是说……”

    穆祺微微一笑,尽显从容:“小阁老,在如今的局势下,称颂太宗功德这种事情,风险可是不小啊。”

    拍皇家马屁这种事情,本是文官们长久历练,熟能生巧的功夫。但历史上老登居心叵测,却把事情搞得非常难办——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庙号有祖有宗,“祖”更在“宗”之上,“太宗”已经是顶级的庙号,再要称述功德,就只能往祖的方向靠了。但问题在于,该称朱老四为什么“祖”呢?

    以常理论之,最合适的庙号其实是“世祖”,称颂朱老四“功同开创”、“再造乾坤”,很符合情理,也真有铁憨憨这么提的建议。但是吧,“世祖”这个庙号,可是隐含着皇室世系变更、小宗取代大宗的意思……

    众所周知,我朝朱老四皇帝乃绝对的正统;高祖皇帝当之无愧的继承人;毫无争议的真命天子(还是那句话,牢牢记住这三个形容词,否则九族会很有意见!)。你暗戳戳提一个“世系变更”、“小宗取代大宗”,是什么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