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42节 (第4/4页)
士为知己者死的拳拳之心,感慨莫能明状。 眼见火候已到,穆祺终于展开了他蓄谋已久的燕国地图: “吴先生,在下手上恰好有一份小说的大纲,想请先生过目指教。要是还有一二可取之处,还烦请先生劳动大笔,稍稍润色。” 吴承恩微微一愣。说实话,稗官野史小说家言,有识者所不取。宗师大安建国后市井文化高速发展,话本小说层出不穷、大受欢迎,通俗小说一类的文学形式终究还是等而下之,难登大雅之堂,也只有落魄无聊的文人秀才,偶尔会动一动笔墨。虽然在小说上的造诣大概已经能称为当世第一,但作为正统出身以科举仕途为念的举人,吴承恩却是从来没有将他的这门手艺放在心上过,更想不到堂堂国公世子,居然也会痴迷于这样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如此郑重其事的拜托这样粗鄙浅薄的玩意儿,是不是也太古怪了些? 不过,打工人当然是没有资格议论老板的。吴承恩只能老老实实接过大纲,打算着以情商敷衍一番。无论如何的不像样子,都要尽量忍住。 但事实证明,人的本能还是万分难以压抑的。他仅仅看了数页,便不由惊得瞪大了眼睛: “这,这,这……” 穆祺很有些紧张。虽然他已经吸取了本时代的特色,尽量调整了语言逻辑与大体框架,但不同年代的习惯毕竟还是有巨大差异,难道自己想方设法四处借鉴,居然还搞出了一篇大雷文不成? 他赶紧开口:“还请先生不吝指点。无论如何拙劣,我都可以慢慢的修订。” 吴承恩这了半日,终于还是缓过一口气来:“倒也不是拙劣……” ——当然,世子的文笔是相当之拙劣的,遣词造句也非常直白粗俗,这一点再怎么高情商也无法掩饰;不仅如此,吴承恩详细看过这几页之后,还相当之敏锐的发现了低级简陋的文笔之后堪称要害的命门——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肤浅了! 所谓文以载道,即使是小说话本这样上不得台面的下九流著作,往往也要掺和一点作者“教化世人”的苦心,如本朝《水浒》宣扬忠义,吴承恩《西游记》讲授金丹解脱大道,《x瓶梅》诲淫诲盗;就连——就连前几日风靡京城的《庭院春深锁阁老》,都还有个亲君子远小人(当然,不是那种亲啊)的用意呢。 简而言之,本时代的小说就仿佛命题作文,无论前头写得多么放飞自我,到后头来是一定要升华主旨给读者上上价值的。要不然兀兀穷经数十年所浸润的圣人大道,岂不就白白付诸流水了? 但穆国公世子交过来的大纲,却迥然与一切习惯不同,虽然起承转合颇有章法,故事庞大体系完整,但主旨与内涵却极为浅薄,根本没有一丁点要刊印出版后教化众生的意思,纯粹是堆砌各种悬念与爽点,全方位无死角的在讨好读者,手段毫无下限。 ——一言以蔽之,不过是一本言不及义、面目粗鄙,审美相当之低级的水货,远不能与《西游记》相比。 但尽管如此的面目粗鄙,尽管这样低级直白,吴承恩仍然很难开口批评这本大纲。没错,这本大纲基本只是一堆除了爽以外毫无用处的废纸文学——但问题就在于,这玩意儿确实是太爽了! 作为当世数一数二的小说圣手,大概没有人能比射阳山人吴承恩更懂长篇小说的创作。也正因为如此,吴承恩才深深的明白,在小说中制造悬念、隐藏伏笔,以剧情挑动读者兴趣,乃至恰到好处的设置爽点提供充沛的情绪价值,同样也需要大量复杂而高明的技巧,其深度恐怕不在所谓的诗曰子云之下。 而以射阳山人的眼光来看,这篇大纲中设置爽点引爆情绪的技术就委实是精深高明得匪夷所思了,甚至可以让人忽略所谓浅薄粗鄙毫无内涵的一切缺点,调动起无与伦比的阅读欲望——它绝不能教化人,但它一定可以让人欲罢不能魂牵梦萦,心心念念的一气读下去。 这东西未必有什么文学价值,但一定有足够的情绪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射阳山人反而被整不会了。仅以思想及文笔而论,世子的大纲与厕纸相差无几;但若以小说的技法及情节的设置做判断,这篇《凡人修仙传》却几乎已经是炉火纯青,臻至了某个难以想象的高度。说实话,就算是吴承恩自己,都未必能将各种技巧运用到这样娴熟的地步…… 普天之下怎么会有这么偏科的小说啊?这不就是吕布骑狗么? 这玩意儿完全突破了正常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搞得射阳山人目瞪口呆、无话可说,好半天才挤出来一句话: “……这话本必定十分受欢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