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21节 (第3/4页)
万历时代,张太岳凭借仁寿慈寿皇太后的信任,倒还能在皇帝年幼时完整的行使权力,顺利推行自己的理想。而实际上,他也几乎达到了目的——在十五年的执政时间里,张太岳精简官员,调整机构,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将新兴阶级大量吸收入新设机构,扩大了统治基础。 通过此种种举措,在十五年苦心经营后,张氏几乎完成了国家机器的近代化,部分协调了上下层的冲突。这是不可思议成就,无与伦比的才华,足以永载史册的功业——如果以现在熟悉的事物做比喻,那张太岳等于是为在一座高速飞行的战机实时更换发动机,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而匪夷所思的是,张太岳居然差点换成功了。 】 真君的眼睛凸得更大了。毫无疑问,作为最聪明敏锐的皇帝,他已经从天书那看似赞美而实则惋惜的言辞中嗅出了可怕的征兆;而最为恐怖的是,这些征兆看似是在描述皇帝未来的儿子与孙子,但实则字字句句,都在往他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的心上扎。 某种幽微而不详的预感,悄悄爬上了皇帝的心头。 【 是的,“差点”。 张太岳或许才气无双,但他仰赖改革的利器,却只不过是特殊时期权柄的暂时下移。皇权的礼物是甘美的,但每一份从皇帝手上拿到的礼物,都在暗中标记好了价格。 所以,很早就有人看出了这所谓“改革”的脆弱。早在张太岳阐述他改革的壮志之时,与之相厚的穆氏就曾赠送了他一首由无名氏所做的打油诗,半是劝谏半是调侃,又几乎是张太岳一生的谶语;其中前两句尤为有名,仿佛写尽了张首辅的一生: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凡鸟者,凤也。凤凰啊凤凰,多么美丽而吉祥的瑞鸟!但如此美丽的瑞鸟,偏偏于浑浊混乱的末世降临;于是有识者只能在爱慕中怀有无限的叹惋悲哀,痛苦于凤凰不可挽回的末路命运。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这是楚狂人为孔夫子所唱的歌。当德运衰败的时候,就算是圣人也只能涕泣着喟叹吾道将衰;张首辅的才华真是高妙精深,但又如何能挽回这必定的趋势呢? 而据时人笔记记载,张太岳读完此诗后,是“默然不语,唯有苦笑”。 毫无疑问,他已经察觉到自己的结局了,清晰明了,不容辗转的结局——“哭向金陵事更哀”,如此而已。 】 这一字一句真是可怕的谶语,但皇帝却顾不上这些了,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了某一处上——一处极为熟悉,熟悉到叫人癫狂错乱的诗: “哭向金陵事更哀”! 】 第147章 惊变(下)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用再假设了, 不用再猜测了,仅仅这一句诗,已经足以点破皇帝所有的迷惑。 数年以来, 皇帝对天书爱不释手,反复翻阅内外资料,几乎能背诵出上面的每一个字, 而其中记忆尤为深刻的, 便是在心声日志的某处读到的,近似预言的咒骂: 【……宗室还不收敛, 真打算到高皇帝陵寝号丧吗?哭向金陵事更哀, 真是离谱之至……】 “哭向金陵事更哀”!对于一个起家自金陵的朝代来说,这句话可太刺耳了! 现在, 这可怕的印象终于起了作用。皇帝只是看了一眼,狂跳的心就立刻坠了下去。 ——毫无疑问,“心声日志”的主人, 神秘莫测的谪仙人,此时终于露出了马脚。 一窍通时百窍通,只要猛然意识到一个关窍, 那什么线索就都能连缀起来了。仅仅在刹那之间, 原本被皇帝所忽略的种种细节就骤然涌现于心间——国公府那些匪夷所思的技术、穆氏那种时而癫狂时而正常的做派、自穆祺上位之后,国家在变法上近乎于狂飙猛进的速度…… 原来是你,果然是你! 在短暂的惊骇与恍惚之后, 更多的是不可容忍的怒气。从天书泄漏的底细看, 在朝廷“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中,这来历不明的谪仙人无疑保持了相当的冷漠;他显然早就预知了未来, 但除了透露一点若有似无的谶语及预言之外,谪仙人并没有为朝廷, 为皇室,为他飞玄真君万寿帝君千秋万代的基业伸出过什么援手。这样的态度,如何可以容忍?! 在飞玄真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