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第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节 (第2/2页)

加上前些日子上书的兵饷之事被崇祯招到御前奏对,甚得皇意,正准备好好培养。

    李适现在正在迷糊之中,这金銮殿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哪能有如此的机会近距离观察。

    崇祯见一众大臣低头不言,只有李适昂首挺胸环视四方,以为他有计略,便抱着一丝希望。

    “李适,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教朕?”

    顿时周围的目光再次扫向李适,有的人幸灾乐祸,有的人默默摇头,而几个辅臣则是目光不善。

    本来皇帝觉得你的奏章合胃口,表扬了你几句,让你多参加学习朝政。但是皇帝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你就当真。

    像今天这种军国大事,你一个小小翰林院编修也有脸有胆前来参加。

    李适见自己被点了名,顿时一脸懵逼,这问题可不好回答啊。

    李适满脸憋得通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崇祯见李适的丑态,心里叹息,原来以为是个有用之才,没有想到也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

    没错,崇祯皇帝就是这么肤浅。

    见崇祯皇帝面露不悦的看着自己,李适顿时慌了起来。这崇祯皇帝要是对你印象不好,那就基本没有下次机会了。

    看来必须要说点什么,可是究竟该说什么呢?这地狱级别的开局我还在懵逼中呢。

    管他的,先声夺人莽一把先,

    “陛下,臣翰林院编修李适有话要说。”

    李适不再理会其他人异样的目光,直接说道,

    “朱仙镇之战,我们朝廷的大军大败,已经没有继续救援开封的必要,开封必破。”

    李适的话顿时引起了大臣们的喧哗,开玩笑开封不保,河南就丢了,河南丢了,北方就危险了。

    再说大明的重藩周王可在开封。

    还有不救开封,朝廷的脸往哪里放,皇帝的脸又往哪里放,这个李适死定了!

    连崇祯皇帝都开始变得面色阴沉起来,本来对李适满含希望,现在也面露不善起来。想着是把李适拉出去杖毙还是先打进诏狱。

    周延儒见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居然大放厥词,现在自己可是首辅,这要是开封不保,自己可是要担责的。

    “李适,你懂什么军国大事,一个翰林编修居然大放厥词,妄言国事,好大的胆子!”

    (李适的原型是葛世振(1614-1682),字仞上,号同果,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以文词巨丽,在京都盛传。又有:“增兵不如练兵,加饷不如清饷”之语,极称帝心。崇祯帝曾将其名书列于御屏。不久,葛世振请假省亲告归。甲申国变,葛世振得知崇祯帝吊死煤山,曾作《十哭诗》。后来满清占领中国,归隐田园不再出仕。)

    第2章 低配版舌战群儒

    李适突然反应了过来,自己这话说糟了。虽然开封是死局,但是不能说出来啊,谁也不敢担这责。

    李适赶紧想着破局,不然下一妙估计就得被崇祯皇帝拉出去杖毙。

    海刚峰这个名字突然出现再李适的脑海,看来得学他了,继续刚起来便是。

    李适整理一下衣冠,面向崇祯皇帝,恭恭敬敬的行礼。

    “臣李适虽然位卑职微,但不妨碍臣报国之心。陛下钦点臣为榜眼,只有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能报陛下知遇之恩。”

    李适此话一出,果然崇祯皇帝脸色好看多了,还是一个忠臣。这杖毙还是算了,要不先下诏狱?

    周延儒却不以为意,现在这种人太多了,又是一个沽名卖直的人。

    于是周延儒很不客气得说道,

    “李适,现在讨论的是军国大事,不是你的心意,难道我们不为陛下尽力吗。”

    李适哈哈大笑,“现在这朝堂之上是人是鬼谁知道呢?”

    李适这话顿时惹起了众怒,难道我们不对大明忠心耿耿,虽然我们平时就是搞些贪污,受贿,走私,通敌,玩权,结党等等一系列的事。

    当即便有御史站出来弹劾李适,

    “臣督察院监察御史刘呈瑞弹劾翰林院编修李适,大放阙词,扰乱朝堂,攻击同僚。理应赶出朝堂,永不录用。”

    接着又有几人站出来弹劾李适。

    国策装聋作哑,因为风险太大,一个不好就要为崇祯皇帝背锅砍脑袋。

    但是弹劾人不会啊,又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李适心里好笑,这么快就给我安了几大罪状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