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节 (第2/2页)
不到两万余人,今天为了应付检查居然硬是凑够了四万余人。 成国公都被罢官了,大家还是害怕。害怕被当作典型给拉出来杀鸡儆猴。 毕竟还是保卫京师的军队,皇帝的直属部队,虽然不说啥战斗力,光这门面还是搞好了的。 衣甲鲜丽,横枪跃马,擐甲执锐。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李适也很诧异,这和当天他带着张龙赵虎逛京营可谓是相差巨大。 御史二人组和李适看了一会也看不出所以然,李适趁机给刘宣一个眼色。 刘宣当场会意,对现场的京营将领和周喜说道, “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前面的士卒看起来威武雄壮,不知道后面的情况如何。” 说着便要往后面而去,当时就有将领拦住刘宣,“刘大人,前面和后面都一样,没有什么看的。” 刘宣不为所动,直接往后面而去,这可急坏了这些将领,后面真的要露陷。 果然跟着刘宣的脚步便发现了后面的情况,就前几排衣甲整齐,越往后面越是难看。到了最后甚至都没有着甲,甚至连兵器也没有,还有很多都是些老得就要掉牙的老头。 刘宣当即黑着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一定要向皇上参你们一本。” 刘宣态度嚣张,马上便有将领不忿,想要给他好看。 李适一直观察众人的表情,见有人要闹事赶紧站出来阻止。 现在京营可不能出事,要知道数月没有发饷,昨年的军饷都还差着,士兵们的心里早就有了怨气。要是谁站出来喊一嗓子,搞不好当场就得炸营。 “刘大人,我们回营房商议吧。我看士兵人数也不少,站了这么久也累了,就让他们解散休息吧。” 刘宣顿时没有好脸色,狠狠的瞪了李适一眼,甩手便走了。 周喜刚才也看到了刘宣激怒了这些将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些当兵的可不会给他们讲道理的机会,见刘宣甩脸色走了后赶紧追上去。 一众将领见李适将御史给打发走了,顿时高兴了起来,赶忙上来恭维。李适摆摆手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这次只是初次和京营士兵打交道,李适发现京营表面功夫到位,实际上已经彻底烂到骨子里去了。还有便是京营的这些将领可不是好相与,一个不好就得兵变。 下午李适陪着御史刘宣去查看了一下京营的军械,而周喜被上午的事情给吓着了,回到营房后就借口有事溜之大吉。 京营的军械更是一言难尽,只剩下一些破铜烂铁,应该被储备的军械基本被倒卖干净了。 将领们经历了上午的事也开始破罐子破摔,装也不装了,看你怎么办?反正法不责众。 白天的时候就渐渐有弹劾周延儒和成国公勾结的奏折,在通政司的周延儒亲信李元功获悉后,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周延儒。 周延儒顿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周延儒立刻就感觉是针对自己的阴谋。 晚上周延儒召集自己的几个亲信开会,便把这个问题甩了出来。 通政使李元功率先说道, “今天过我们通政司弹劾阁老和成国公有勾结的奏章就有七封。” 通政司是奏折收取的地方,一般的奏折由通政司汇总送到内阁,要是弹劾的奏章直接呈现给皇帝。 通政使这个位置就很关键,由于需要分类,便可以知道奏章的大概内容,有时还可以故意拦下一些奏章不让皇帝看见。 周延儒黑着脸,最近的麻烦也忒多了些。前线不断打败仗,各处衙门不断要钱,现在自己更是经常被弹劾。 有时周延儒也觉得现在大明正是多事之秋,自己就该早点隐退。 但是崇祯六年辞职后的生涯让周延儒变得十分贪念权位,无论如何周延儒都不愿意主动走人。 混一天是一天,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位管他大明又怎样。 第48章 成国公剑走偏锋 吏部文选司吴昌时见周延儒脸色不好看便站出来说话, “真是反了天,现在动不动就要弹劾阁老,要是没有阁老大明早就分崩离析了。” 说着吴昌时转向通政使李元功, “李元功,究竟是什么人弹劾阁老,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李元功顿时心里不高兴,这个吴昌时仗着和阁老关系亲密,区区五品官员完全不把他这个正三品的大员放在眼里。 李元功忍住不快,转头向周延儒说道, “翰林院的几个老学究。” 一听是翰林院的人,吴昌时顿时脱口而出, “翰林院是黄景昉的地盘,难道他想对阁老出手。” 周延儒一直觉得有阴谋,但是黄景昉就拿翰林院的老学究来对付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儿戏。 “让老夫捋捋,成国公被御史弹劾,京营提督吴甡揭发成国公,成国公被罢官,黄景昉找人弹劾老夫和成国公勾结。” “这么看来完全就是为了对付成国公,弹劾老夫和成国公勾结不过是为了让老夫不敢明目张胆的支援成国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