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7节 (第1/2页)
“朕的母亲不受宠爱,被父皇失手打死,连个正经的墓葬都没有,只是匆匆的拉出宫外掩埋。” “朕当时才四岁,已经记不得母亲的模样,这几日朕时常梦见一个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想必是朕的母亲要来接朕了。” “朕从未为母亲尽孝,到了那面,朕一定要在母亲膝下为其好好尽孝,朕还记得母亲那慈祥的但是模糊的样貌。” 第450章 崇祯下线 李适当即泣不成声,只是说道, “陛下为何不回娘娘的老家看看,走过娘娘曾经走过的路,看看娘娘曾经住过的环境,这也算是一种重逢。” 崇祯顿时眼睛一亮,兴奋了起来, “李卿你说得对,趁现在朕还能走得动,朕应该去看看。朕的母亲家就在城南,我们现在就去,让朕母亲家的亲戚全部到那里候着,朕要和他们说话。” 崇祯母亲刘氏家在城南,崇祯十年,这地已经修筑了新城,名叫拱极城,也就是后来的宛平城。 虽然崇祯已经开始卧床,但是在人搀扶之下还是能走一走的。 崇祯和他的一家人乘坐车辇前往拱极城,京营总督新乐侯刘文炳携带一家人在崇祯母亲刘氏的老屋前等候。 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天,崇祯母亲刘氏的老宅还屹立在原来的地方,甚至还一模一样,里面的陈设也未曾改变。 崇祯在王承恩和坤兴公主的搀扶下,走下了车辇,刘文炳携带一家人赶紧下跪迎接。 崇祯笑着和他们打着招呼,这刘文炳的父亲和崇祯的母亲刘氏是亲兄妹,崇祯在刘文炳的几个女眷中寻找和母亲相像的人。 果然好几个人都能勾起崇祯对母亲的印象。 崇祯一脸笑意的走进宅院,慢慢的走着,到处摸一摸,不知为何此时的心里十分平静。 进入三月份以来,崇祯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下不了床了。 李适日夜守候在崇祯的身边,累了就在旁边的耳室小憩一会,也成了大明首位夜宿皇宫的男人。 不过崇祯都没有在意那么多细节,只有刘宗周在那里上蹿下跳的。 崇祯很是感动,能有个臣子日夜守在你身边,还有什么遗憾,他这时把朕看得比什么都重。 李适能说什么,虽然咱狼心狗肺,但也没有达到丧心病狂的阶段,这崇祯皇帝再怎么说对自己真不错。 本官可是一个忠臣,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作秀的嫌疑,但是本官是真的想陪着崇祯走完最后的路。 这几日李适听着崇祯述说他以前的事情,才真正发现这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幼年丧母,被抱给她人喂养,父亲不爱,基本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疼爱,一直活在孤独中。 年纪稍微大些突然有一天被也不是多亲近的哥哥叫道身前,只是简单的一句,“吾弟当为尧舜。” 就把大明的重任交给了这个啥也不懂的孩子。 十六岁登基称帝,以雷霆手段清除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阉党,并拿下不可一世的魏公公。 当时这孩子可能以为清除奸党,大明中兴在即。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感觉中兴大明距离自己好像越来越远,那就只能更加努力。 夜以继日的的处理朝政,省吃俭用的筹集军饷,可是不管怎么做好像都不能达成所愿。 后来便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大臣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谁说得清楚呢?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已处于弥留之际,此时乾清宫聚集着大量的朝臣,都在等着送大明皇帝的最后一程。 崇祯拉着李适的手,颤颤巍巍的说道, “朕登基之时,以雷霆之势清除阉党,朕危亡存机之时毅然决然的相信重用了李卿。” “这是朕这一生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两件事情,好的开始,好的结束,真好。” “李卿要好好辅佐太子,中兴大明,朕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说到这里躺在床上的崇祯突然坐了起来,喃喃道, “朕的母亲来接朕了,这一次朕一定要就记住母亲的模样。” 说完崇祯重新躺回了床上,没有了呼吸。 旁边的王承恩流泪满面的用手在崇祯鼻前探呼吸,半晌王承恩将手给伸了回来,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悲痛欲绝的大声说道, “陛下驾崩了!” 乾清宫顿时哭声一片,京师的诸寺观随后钟声响个不停,都在为大明崇祯皇帝送终。 三日后,崇祯皇帝在天寿山下葬,崇祯皇帝的时代彻底结束。 三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慈烺在乾清宫登基称帝,年号绍武。 三月二十六日将是绍武皇帝的第一个大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参加。 三月二十五日这天晚上京师很热闹,内阁大学士郑三俊府上几个重臣聚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