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6节 (第2/2页)
这时李适摆摆手, “好了,等老子哪天死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最近倭国的德川幕府强行霸占了我大明的石见银矿,这石见银矿每年也就产出几百万两的白银,这点钱我大明还看不上眼。” “不过德川幕府的这种公然违背盟约的行为,我大明不仅要谴责,还要对其进行武力征讨,震慑一下周边这些蠢蠢欲动的藩国。” “这次就由你挂帅出战征讨倭国,一定要把倭国打痛,将德川家纲擒到京师来就法,另外得让倭国全面开放口岸,让我大明的货物在倭国畅通无阻。” 李预高兴得蹦了起来, “爹,你就放心,你儿子我天资卓越,文武双全,小小倭国不在话下。” 李适只是淡淡的说道, “不要小看倭国,更不要高看自己,这次我让你的兄长明俨(郑成功)随你出征,你要多听他的意见。” 李预顿时小鸡啄米,心里更是兴奋不已,终于说通了老头子,他要做曹操,但是咱可要做皇帝。 李预刚走出府邸就见一年轻官员上前,关切的问道, “小阁老,怎么样?” 李预嘴角一笑, “稳妥了,就等着老爷子归西,不过咱爹的身体可很好,这不得等个二三十年?那我不就成了绍武皇帝?” 陈廷敬赶紧东看看西看看,才一脸紧张的说道, “小阁老慎言啊,这话可不经说。不过既然李相已经有了这个心思,小阁老你再劝几次,搞不好就成了。” 这陈廷敬是绍武十三年(1658年)的进士,今年才二十六岁,在工部任职,投靠了当今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工部右侍郎李预。 陈廷敬颇为机智,更是计谋百出,很快便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成了李预的心腹。 李预摇摇头, “我爹想当曹操,劝不动的。我就搞不懂老头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明明唾手可得的东西,非要装矜持。” 陈廷敬解释道, “李相受过崇祯皇帝的大恩,没有崇祯皇帝的破格录用,就没有今天的李相。” “若是李相夺了朱家的天下,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李相若是仙去了,又如何面见崇祯皇帝?” “李相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小阁老你也不要急,先将自己的地位巩固,待李相百年之后,那位置不还是小阁老你的。” 李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还是你看得透彻。” “不过现在倭国发生了叛乱,我爹让我去平乱。” 陈廷敬顿时大喜, “恭喜小阁老,贺喜小阁老,李相现在让你触及军权,要是小阁老再打几场胜仗,威望十足,那这天下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小阁老你进步的步伐。” 李预顿时哈哈大笑, “说得好,陈廷敬,要是我成大事,必然重用于你。” 番外 第2章 大明现状 李预刚走,大明银行行长唐永安就步履蹒跚的前来拜访李适。 唐永安今年六十好几了,可能是这辈子坏事干得太多,人家六十的官员那叫正值壮年。 唐永安六十那身体可不行,面容更是看起来苍老得厉害,最近走路都不利索了。 不过眼看就要见到自己亲爱的李相,唐永安当即稳住了神态,加快了步伐,一副咱雷厉风行,身体倍好,还能为李相你发光发电再干二十年的样子。 这唐永安迟迟不肯退休,也是有自己心里的担忧。现在唐家借着自己是大明银行行长的关系,那可是发了大财,更是子孙后代繁荣。 但是自己身为李适的头号马仔,要是李适死后被清算,自己一家人也逃不过这一劫。 这唐永安是明里暗里怂恿李适称帝,篡夺朱明的江山,但是李适就是不表态,这唐永安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相,最近京师出现了一伙江湖骗子在搞诈骗,好家伙,这群人连套路都不变一下,直接就是仿造当年我们织造局的路子。” 李适顿时一愣,只是淡淡的说道, “那他们现在的规模有多大?” 唐永安回答道, “这个下官就不清楚了,只是我的孙子买了他们一万两的股份,每天坐收三百两的利息,看样子最近就要跑路。” 李适砸吧砸吧着嘴巴, “最近这两年,户部收益日渐减少,国库空虚,预儿又要出征倭国,这朝廷好像有点承担不起啊。” “要不这次趁着这群骗子的手搞一笔?” 唐永安顿时两眼放光, “好主意,我们推波助澜,把这事给他搞得人尽皆知,让他们席卷个几千万两。最后等他们跑路的时候,我们再站出来把他们给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