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9节 (第1/2页)
果然是借后代文人之口,评价诗豪刘禹锡么?不愧是叶落老师!给书中人物作总结的方法都是如此的别出心裁! 众人屏气凝神,仔细的听着。 叶落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状态,才缓缓说道:“这首诗比较简单,本来不应该在这几位老师面前献丑的,不过既然故事已经讲到了这里,我就读出来让大家斧正一下。”叶落表现的非常谦虚,可诗一读出来,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场,鸦雀无声。 第81章 叶落的新书? 原本争论不休的演播室里,此时却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在回味着刚才叶落念出来的这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是写庐山的? 的确,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完全就是一首写景诗。 而且,在写景诗中也是极好的佳品! 前两句就直接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庐山美景图,可紧接着作者就笔锋一转,从写景跳到了作者深思之后的感悟。 庐山的景色奇异,可为什么会有这般奇异的景色?自己明明在游览庐山,怎么就见不到庐山真正的样子呢?哦,原来是因为我在山中,想要真正的看清庐山,是得远离庐山的。 后边两句,直接将这首写景的作品,上升到了参悟哲理的高度! 这也是让这些文学大家们惊叹的地方,古人借景抒情的佳作数不胜数,可像是这首诗这般借用景色感悟哲理的作品却是不多见! 既是写庐山美景,又是借景说理! 尤其是景写的妙,理还说的清晰易懂! 难得! 简直是太难得了! 就这样的一首神作,可叶落刚才说的是什么?说好不意思在几位老师面前献丑?说让大家帮忙斧正一下? 你他丫的真是瞧的起人啊! 还斧正? 我都服了!我还斧个屁啊! 就这样的诗,你就算是把它放到整个历史中,它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啊! 你让我研究研究还行,你要说是让我帮忙修改一下? 那你不是扯淡呢么? 好在,大家也都知道叶落那是故意的谦辞,也没人往心里去。 现场沉默了一会。 最先开口的是哲学协会的刘世博主任,刘主任感慨着说道:“这首诗写的真好啊,富含哲理。” 旁边的几位也都看向了他,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等着刘主任的下文。 不过,说完这句之后,刘主任竟然闭嘴不说了,还嘴角含笑的看着众人。摆出了一副我已经懂了,但是我不说的样子。 这顿时让众人心里腹诽不已,搞哲学的都是谜语人是吧?这么欠揍么? 还是刘颖教授结果话茬,分析了一下这首诗。虽然大家都懂行,但毕竟是录节目,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到位的。 “叶老师读的这首诗,除了诗表面的意思,更多的应该是隐喻。”刘颖看了看叶落,问道,“应该算是对《大唐诗豪传》的总结?” 叶落点了点头。 刘颖教授便又继续分析了起来。 …… 诗词的品读与解析,一定要结合创作背景! 刚才叶落讲的故事,虽然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但仅仅只是第一层背景而已。想要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还需要结合当下的事情。 这首诗,铁定是叶落用来回应关于《大唐诗豪传》各种争论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的不就是大家关于《大唐诗豪传》的不同解读么? 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刘颖教授认为,庐山指代的是《大唐诗豪传》,为什么大家看不清《大唐诗豪传》的真实用意?只是因为大家被困在了自己的“山”中。 搞古代政治研究的,就只盯着书中关于政治环境、人民疾苦这一方面去解读。而研究诗词的呢?又只抓着诗词不放。 其他的各种流行观点,也都有着这样的毛病。 所以刘颖教授分析完之后,便看着叶落说道:“叶老师是想说,我们要摒弃自身职业方向,客观全面的去看待这本书么?”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若有所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