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6章 (第2/2页)
肉脯,继续方才没说完的话题。 秋东没有胃口,从宫人手中接过还在襁褓里的孩子,见她小脸红扑扑睡的正香,心底生出无限怜惜,不满道: “兄长,这般冷的天,蔓蔓就不去了吧?” 蔓蔓是太子与太子妃的长女,才出生不到八个月,太子亲自取名姜用,乳名择蔓草之意,是一种极为坚韧遇风而长的杂草,希望她是个生命里旺盛的小家伙。 太子从秋东手里接过襁褓,见女儿睡的安详,也不知梦中有甚稀奇的遭遇,不时吐几个欢快的泡泡,他亲自用帕子细细的擦了,动作温柔至极,显见是位极疼孩子的父亲。 然而出口的话却让人感觉风雨欲来: “明堂初成,父皇大悦,号令丰都城内满朝文武勋贵子弟,不论是刚落地的稚子还是耄耋老者,需得全部到场庆贺。 昨日已经在朝堂上砍杀了一批冒死劝谏的大臣,此时扰父皇的兴,后果难以预料。” 太子妃怜惜的从丈夫手里接过襁褓,语气轻柔: “阿弟,今日后宫诸人齐聚明堂殿前,内宫空虚,蔓蔓留在此间也不得叫我放心。” 秋东眼皮一跳,这鬼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所谓明堂,源自远古时代黄帝祭祀昊天上帝的场所,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夏朝“世室”,商朝“重屋”。周代“明堂”,说的大致都是同一回事。 用来彰显君权神授,方便帝王统治百姓。 既然是君权神授,那就得有个过程,有个像样的地点吧,明堂完美承接这一功能。据传帝王可以在高高的明堂之中与上苍沟通,倾听来自上苍的旨意,进而将上苍的意思传达给治下百姓。 于是不管在哪个朝代,明堂的象征意义都极为重大,要不然也不会有“天子高坐明堂”的说法,不过有些朝代专门建了这东西,有些朝代没有。 中间的原因很复杂,但始终逃不开“耗资巨大”四个字。 秋东所在的姜国就是此种现状。 毕竟是人皇沟通上苍的地方,过于朴素无华,那也太没有排面了,显示不出对上苍的诚意和敬意,可什么样的排面才能配得上呢? 一定是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对了! 但大多数朝代开国之初,皇帝住的都是前朝皇帝留下的二手屋,整个天下需要休养生息,哪有那么多资金专门建明堂? 开国皇帝不建,到了后代子孙,哪个敢说他的功劳能赶超老祖宗? 自然也就作罢。 姜国传国至今三百多年,历经十三位帝王,从未有过明堂的存在。 直到秋东他爹开始沉迷求仙问道向长生,在妖道卜鹤的怂恿下,皇帝力排众议,耗时三年,征调民夫数万,由卜鹤主持建立明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