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82节 (第4/5页)

的军官细分是个办法。只要读书识字,在军校中能学到知识,没有大的过失,可以不做指挥官,做庶务官,一样升迁。”

    曾公亮道:“一旦如此,就失去了做指挥官的机会,有几人愿意?军中不为统兵官——”

    说到这里,曾公亮摇了摇头。既然明确了军中指挥官自成体系,高人一等,被排除这个体系谁都不愿意。特别是禁军的传统,统兵官掌一切大权,推行难度更大。

    一时沉默。过了好一会,赵概道:“陛下,微臣以为,既然指挥官自成一系,不如,就仿先前武举例,考中了的做指挥官,考不中的学出来做庶务官。”

    曾公亮道:“那就不是武举人,而成了武进士了。”

    赵概和王拱辰一起点头。举人跟进士的差别,不是等级,而是出身。等级影响一时,出身则伴随整个仕途。指挥官自成一系,如果靠考出来,实际就成了军队中的科考。考中了指挥官,就跟文官中的进士一样,有了出身。地位比别的军官高,升官比别的军官快,成了一个单独的群体。

    赵祯思考良久,道:“此法未必不可行。此事下两府集议,朝臣各抒己见,如果可行,就少了许多麻烦。军校本就是为了选拔精兵良将而设,行科考,也没什么。”

    曾公亮、赵概和王拱辰一起称旨。这一个改变,涉及到的很多。冲击最大的,就是现在的禁军升迁选汰体系。以前是精兵选入诸班直,诸班直在皇帝左右,也有考试,而后升官或外派。

    第113章 大势所趋

    樊楼的一个阁子里,贾逵、张玉、和斌、杨遂、卢政、李浩团团围坐,相对饮酒。

    喝了一口酒,张玉把手中的杯子重重一拍:“听枢密院的人讲,现在朝中正议,以后军校中也要开科考。考中了的人才可以做指挥官,就跟文官中的进士一般。直娘贼,我一生只知阵前杀敌,视千军万马如无物。什么科考文章,哪里是我这种人做的!”

    贾逵道:“你不必忧心,军中科考,考的是校中学的知识,又不考诗赋。”

    张玉道:“那又如何?我从军学的是舞刀弄枪,可不是筹谋计算。我们几人虽未入校中,也知道军校里教的都的是什么。我本就识不了多少字,才够粗通文书,军中已足够用。去学那些,怎么能够学得来呢!我看哪,这官当得也没意思,不如请个兵职,到外边快活。”

    贾逵道:“宝臣,太尉就是不想让我们蹉跎,才把招入京中,送入军校中学习一番。如果只想着做个兵职,又何必招入京城?你做广西路钤辖,多么快活!”

    张玉摇了摇头,闷着头喝酒,也不说话。

    这个几人是狄青得力属下,灭侬智高一战中立了大功的。贾逵曾与狄青一起在拱圣军中为士卒,两人只相差两岁。张玉年轻一些,以勇猛驰名西北。随狄青在青涧城时,有夏军将领挑战,张玉带一铁锏独骑出战,取来将首级和他的马回阵,人称其为张铁锏。

    贾逵年纪大一些,官职也高一些,归仁铺之后升为西染院使、嘉州刺史,正使带遥郡。张玉的官职很低,为右班殿直,比杨文广初到随州时的官职还低。战后升为内殿崇班,京城演武后又升了一级,为内殿承制,从小使臣升为了大使臣。其余几人,多是西北猛将,参与过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立过军功的。其中的杨遂,曾参与过平贝州王则,后世的《三遂平妖传》中的其中一遂。

    这几个人在战后升官,大多分到各地任职。张玉和卢政留在广西,做广西路钤辖。贾逵则做了秦凤路钤辖,不过因为母病,一直没有上任。京城军校建起来,禁军进行大规模整训,狄青特意把这些老部下调来军城,准备让他们入京校,学习一番,有个前程。没想到还没入校,先传了科考的消息出来。

    几个人当中,张玉的文化水平最低,对此最为抵触。平了侬智高回京城,在崇政殿演示当日归仁铺一战,指挥的就是张玉,赵祯对这勇将非常喜受。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形势全变了。

    和斌道:“此事大局已定,我们争了又有什么用?早早进入军将,真正学到本事,搏个前程才是正途。在这里发牢骚,没有任何用处。就连太尉,还不是到了河曲路,在那里军校巡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