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 (第2/2页)
愿看到了清朝版本的手摇脱粒机,比她穿越前见过的精致多了,手摇也更省力。 “这是哪里做出来的?太好用了!”姜舒月自己上手,给玉米脱粒,惊喜地问。 “让家里匠人做的。”皇宫确实是他家,这样说不算欺骗,四阿哥脸不红心不跳,“好用的话,就按照这个造了。” 如果四阿哥亮明身份,姜舒月肯定不会太惊讶,毕竟是九族严选。 质量过关,还能量产,姜舒月又关心起工期:“多久能造出第一批?以十台为一批。” 这个手摇脱粒机造价并不便宜,在内务府做,大约十两银子一台,十台就是一百两。 不过皇上交代过内务府,全力支持,四阿哥想了想:“下个月应该能行。” 姜舒月不满意:“下个月太晚了,月底行吗?” 二十亩地的玉米全靠人工手脱粒的话,且不说手会不会废,实在过于浪费。 两茬冬小麦之间轮作大豆,农闲时间很少,佃户们持续劳作身心俱疲。 如果这段时间再安排搓玉米粒,等收获大豆的时候,人都要累趴了。 收完大豆,还要做秧苗还田,之后便是冬小麦的播种了,铁人也扛不住啊。 年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的雨水比去年少多了,天知道明年会是怎样的光景。姜舒月能做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想办法让雾隐山田庄的佃户们多收获一些,再多收获一些。 就算明年仍是灾年,也不至于饿死人,或者被迫卖儿卖女。 多收获,意味着多劳作,所以姜舒月才搜肠刮肚地想用精巧的农具尽可能解放劳动力,给佃户们争取一些休息的时间。 见对方迟疑,姜舒月适当放宽条件:“可以不用做得如此精致,好用就行。” 样机要拿给皇上看,自然得精致。如果只是使用,粗糙些也没什么。 四阿哥也想尽快拿到玉米种子,于是点头:“我试试吧。” 样机测试过后,见对方要收回,姜舒月抱住不给,四阿哥苦笑着解释:“我拿去给同僚看看,明天还你。” 想到他如今在农事司当差,还打算在北方推广玉米种植,姜舒月这才松开手。 看过新农具,姜舒月又去看了准备租种的五十亩土地。 雾隐山很大,南坡缓,北坡陡,皇家围场为了方便跑马,圈了整个南坡。 地势平缓,土质好。 姜舒月抓了一把土,缓缓松开,只顺着指缝漏下一些渣子:“这是上等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