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第1/2页)
田家一大家子从河南逃荒到京城,又被驱赶到山里,颠沛流离之下病的病死,饿的饿死,侥幸活到现在的只有小儿子一家。 因为刚成亲,没有孩子,又是家中幺儿,路上受父母兄嫂庇护。 好在小夫妻俩还年轻,人也算乐观,并没有因为亲人离世,消磨掉对生活的热情。 姜舒月问他们是否愿意做佃户,两人说愿意,跪下就是磕头。 于是雾隐山田庄分庄,有了第一家佃户。 灾民那么多,姜舒月也不是什么人都肯收留。 第一,要会种地,最好是庄稼把式。 这一点最重要,姜舒月会让左庄头亲自把关。 第二点,有家人,家里要有女人,有孩子更好。 单打独斗的青壮年,或者几人结伴的,在姜舒月看来不够安分。家里有女人,有孩子,才能安心种地,不容易想那些歪门邪道。 第三点,家中男丁身体好,能带领一家人啃下十亩地。 灾民应该朝廷来安置,姜舒月要建的是田庄,而不是慈善机构。 三个硬性条件摆在那里,进庄乞讨的灾民中,只留下田才一家两口。 其他灾民,姜舒月只给了老的小的一些粗粮饽饽,就将人驱赶了。 不敢给太多,也不敢给太好,生怕被盯上。 明年还不知是怎样的光景,哪怕姜舒月血脉觉醒,眼下所能照拂的也只是自己名下的田庄。 从那天开始,她盼着大选早点到来,让她早点嫁给印四,从而得到印家的庇护。 到时候她也许能放开手脚,拯救更多在小冰河期苦苦挣扎的子民。 姜舒月没觉得自己有多大方,可她的施舍还是让村里人紧张了好久,生怕被灾民盯上,成群结队过来讨食。 毕竟年景不好,粮食减产,现在还能拿出粮食接济灾民的村子,少之又少。 让左婆子和常妈妈联手一番吓唬,姜舒月也不敢再拿粮食出来接济灾民了,但组建雾隐山田庄分庄的事刻不容缓。 那五十亩地已经租下来了,总不能荒着。 而组建一个田庄,可不是红口白牙一说就能有的。 首先得经官,给佃户们落籍。这一关并不好过,上头没人很难办成。 这事姜舒月打算请印四帮忙,疏通的银子她来出。 现下已然入秋,天气转凉,落籍之后佃户们总要有地方住。 找地方盖房子,又是一桩大事。 姜舒月要建的是正规田庄,而不是奴役百姓的黑作坊,不可能让佃户们拖家带口住在窝棚里。 盖房子的钱,她可以垫付,将来分期从佃户的租子里抽头。 房子盖好之后,分发粮食让佃户一家过冬,还要分一些粮种给他们,预备明年春耕。 当然,这些也是分期付款,一律用之后的收成偿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