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1/2页)
“在云州,沈十一娘已经嫁我为妻。我的妻子遗骨,我要带走回北疆安葬,我绝不会让她再留在这座皇宫里。” 大将军说话间,双眸血色泛着一丝沉痛的柔情,一直凝视着身旁的一片虚无。 元泓眯起眼,想起那日他擅闯的婚宴,想起忽然消失的新娘子,然后是云州探子纷至沓来的奏报,说大将军新妇是鬼魂。 她做了鬼,还是回了北疆,去到他的身边。 元泓心下冷笑,锋锐的眸光一抬,无意中扫过大将军受伤袒露的肩头。 那一处,肩颈之间的斑斑血迹里,有一处完全不同的红痕,刺他的目,惊他的心。 是一道绛色的齿痕。 元泓的瞳孔猛地收缩,呆立在原地。 昨夜顾昔潮留宿永乐宫的时候,她也在。 来之前,他曾以为不过是一缕魂魄,哪怕他们拜了天地,也只是一对鬼夫妻。 却不成想,就在昨夜,就在眼皮底下的永乐宫里,他给了她欢愉。 这一道无意中留下的齿痕,是她动情的证明。 他认得的,因她从前顽劣嬉闹,有一回不察留下痕迹曾被他训斥。因为他当时太子,仪容仪表,千万人瞩目,稍有不慎,会为人指摘。 只那一回,后来,她再也没有这样过了。 再不曾闹他,也不曾为他动过情。 一股难以名状的涩意和愤意从目之所及的齿痕一直漾开到五脏六腑。 元泓抬袖拂去唇角溢血,将喉底的血不断咽下,面上恢复了冷静的模样。 “今日,顾大将军为朕平叛,手里最后的京畿二卫都折在里面,京中顾家嫡系已除,大将军此后,在宫中并无倚仗。你的生死,自此在朕一人。大将军以为,你还能活着回北疆?” 顾昔潮平静地听着,摇了摇头,内心一丝波澜也无。 “入为心腹,出为肱骨。陛下利用我发兵勤王,我甘愿为牛马走,只因我尚存一丝忠心。认定我今日所救者,非天子,而是天下人的君父。” 他自小所受的教养不允他对君王见死不救。天子可对臣子无情,但臣子不能对天子无义。 如此死心塌地十余载,直到所有君臣之义轰然崩塌。 顾昔潮闭了闭眼,淡淡地道: “自我打开这一座箱笼,窥得真相,我觉得,将这天下掀了重来,也并无不可。” 沈家十一娘,大魏皇后,今日惨烈死局,罪魁祸首并非陈戍之愚忠,元辙之愚孝,陈妃之妒心,贵妃之贪婪,而是拜帝王常年制衡之术所赐。 这样重术轻道之人,不配为君。 元泓见他如此离经叛道,也并无意外,道: “冒认宗族,不守臣节,觊觎君后,带兵入宫,弑杀皇子,再加上胁迫君王,举兵谋逆……桩桩件件,都够你死罪。” “你还痴心妄想,要带朕的皇后回北疆?” “十年前,朕对你心慈手软,放虎归山,今朝,朕不会再错一回。” 顾昔潮却微微地笑了起来。 眼前的男人,当今天子,九五之尊,却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任她在这狭小的箱笼,活埋十年。 而他曾经为臣,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他身如五内俱焚。 也该是他孤注一掷,放手作为之时了。 顾昔潮终是将一直攥于袖中的一卷绢帛展开,直逼天子,道: “陛下且看清楚,沈氏十一娘,当年是先帝赐婚于我。” 此间忽然安静了一瞬。 元泓倏然抬眸,望向那一卷黄绢圣旨,步步凑近,目光如淬毒一般凌冽。 眼见绢帛上先帝御笔,玉玺亲刻,做不得假。 顾昔潮朗声道: “先帝以礼义治天下,陛下贵为天子,十五年前,以吾妻沈氏十一娘冒名顶替沈氏三娘,强夺臣妻。” “陛下今日夺我妻子,来日便可夺任何臣子平民之妻。宗法,礼法,法统,天下悠悠众口,可会站在陛下这边?沈氏旧部,忠臣良将,乃至天下人,可会善罢甘休?陛下从此在天下人面前,还如何为君?” “陛下九五之位,来之不易,三思而行。” 字字诛心,尤其尾句。 这便是他的最后一招了。 大将军少时一战成名,曾以无上军功求得一纸御赐婚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