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第2/3页)
国藩写信给李鸿章,信中说,“闻足下所带之勇,精悍而有纪律,务望更加训练,束以戚氏之法。”    包括太平天国的名将李秀成,他营中案头上,摆放的就是戚帅的兵书。    国内是如此,国外同样如此。    朝鲜国主下令到上朝,购买戚帅的兵书,按照其兵书,募民为兵,教以戚氏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实如戚制。    日本宽政九年,十年,连续翻刻戚帅的兵法,称呼戚帅为戚子。    在日本,戚帅是子,和孔之,孟子一样的子。    “戚子之书节制精明,号令严谨,实兵家之规则,行军之律令……及今时。    损益此书,变通其事,而兴练兵讲武之要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而于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    乃至于弘化元年至文久三年,戚帅的兵书又重新翻印。    太平时节就逐渐消失,而每当政局不稳,民情慌乱时,关于戚帅的兵书就大为流行,都在借鉴训练军士。    几个世纪的中国,朝鲜,日本都是如此。    戚继光的兵书,就是一部伟大的军事操典,和国内以往的兵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唐清安当初向贾府自荐,信心十足,敲门砖他是有的。    至于贾珍能不能识货,那就是看运气了。    首先贾珍在红楼原文中,就是组织过勋贵子弟较射的,其次,唐清安看重的是贾珍身后的贾敬。    事情先做,能不能成功,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达到目的。    贾府达不到目的,唐清安就会考虑王子腾,王府处也达不到目的,就会放弃勋贵的力量,直接跟随舅舅回辽东。    以舅舅的关系,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然后想办法投靠忠顺王。    那时候的忠顺王,可没人会主动投靠,哪怕自己只是一名小军官,也不会彻底拒绝。    不定因为自己主动投靠,成为忠顺王千金买马骨的对象。    如果都靠不上,那就完全学习毛文龙,自产自救,在朝鲜建立东江镇,不过道路要更加的艰辛。    如今国内总兵吴宏战死,王纯被俘,不知是投降了还是英勇就义。    逃回来的还有王凤,常栋。    浙江兵报仇心切,愿意听从金江镇的整编,也有群龙无首,无法抗衡的原因。    金陵兵同样如此。    王凤只有一千兵,常栋只有一千五百兵,也无力抗衡金江镇。    且知道金江军的厉害,不敢违背平辽侯,也服从了军司的安排,没有向朝廷弹劾平辽侯。    如果王凤和常栋不愿意,唐清安还真不好硬来。    因此他特意招来王凤和常栋。    “明年和蛮族大战,你们二部兵力不够,无法独立成军,因此要整编,希望二位知晓大义,一心为公。”    “平辽侯所命,我等愿意遵守。”    两人很乖巧。    原本国内的援军,被朝廷派到金州,有支援金江军的意思,更有制衡牵制金江军的暗中的意味。    如今以他们两人残存的实力,根本做不到牵制金江军,还不如乖乖的听话。    在锦州的失败,对两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如此甚好,我不会亏待二位。”    有了平辽侯的承诺,两人也不在有其他的顾虑。    因此军司立刻整编了这九千五百兵,重新分了三营,并从各军抽调了军校生出身的中低级武官,充入了这三营。    所以现在的金江军,为战事准备的有四十三营。    不光金江镇各地都动了起来,大周国内也是如此。    登莱码头草料,粮资已经高达上百万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