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第3/3页)
其余物资兵甲不可计数,并征集了众多的船只,用以运送金州。    山东的苏观,登莱巡抚韩昊。    两名亲近金江镇的官员,对于物资的运送,极为的配合。    加上贾雨村,三人形成了一个三角,三方配合娴熟。    “再于登莱,发粮二十万,豆十万,布三万解往金州,以支应金州调兵前线。”    “金州各军练兵完毕,即已准备开往前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应充足各库,以备战事。”    巡抚贾雨村的奏疏,核粮道官张云承的奏疏,先后抵达朝廷。    “金江军,原国内兵,合计四十三营,近十三万兵,已整装待发,只等朝廷粮资。    另请登莱大营的各兵,先至者先调入金州,以磨练双方之默契。”    平辽侯的奏疏,也已送达朝廷。    国内征调了五千广东水师和步兵,福建兵三千,广西兵七千,云贵兵四千,浙江兵三千,山东兵七千,金陵兵七千,山西兵两千,川兵六千,江西兵三千,湖广兵五千。    合计五万两千兵。    登莱的大营,目前只有山东,山西,川兵,江西等地的士兵已至,其余还在路上。    军队征调了,可是朝廷竟然选择不出统兵大将。    老派的勋贵,例如神武将军这等有领军经验的,因为太上皇的原因,不受皇帝的信任。    都降职发配到了边缘地区,导致京城的勋贵,皆不堪大任。    勋贵不能用,那就要用文臣。    可是同样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原来朝中的老臣,重臣,也都已经去职。    新提拔起来的官员,要资历没有资历,要经验也没有经验。    偌大的京城,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人才。    刘一儒如今大权在握,满朝门生故旧,看上了这个职位,提议了自己的门生吴文华。    皇帝还在犹豫,却受到不少稳重人的反对。    此人没有处理过军务,如何能负责这等军务大事。    而唐清安闻知后,也坚定的上疏反对。    “军国大事,乃国家之安危,如何能轻率而出,必选老臣持重之人,方是国策。”    刘一儒此人敌视勋贵,他的门生,唐清安不放心。    如果导致两军不合,唐清安就要考虑,是否还要坚持原来的军事计划。    他愿意为国平辽,代价却不是金江镇大败。    在宁远的忠顺王请命。    忠顺王有能力,有资历,他出任总督,虽然会导致金江镇获得的利益最小。    可是为了胜利,唐清安愿意支持忠顺王。    可奇怪的是,皇帝却没有同意,而是下诏忠顺王,编练锦州军,牵制北镇。    皇帝的亲信史鼎,看出了其中的机妙,不过他没有为忠顺王说话,而是推荐了他的大哥。    史鼐。    史鼐是勋贵中,难得的担任重要职位,却没有倒向太上皇的人。    且皇帝深信史鼎。    没有掌权之前,史鼎就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为皇帝出谋划策,立下了大功。    加上史鼎常夸耀史鼐,对于史鼐的才能,皇帝也是深信不疑。    毕竟史鼐没有被罢职前,在锦州做的也不错。    最后因为刘一儒的原因,皇帝才同意刘一儒的建议,召回了此人归京。    刘一儒原本的门生魏毅,担任辽东经略,导致锦州大败,这一回又提议他的门生,也是皇帝犹豫,最后没有认同的原因。    最后思来想去,同意了史鼎的建议。    史鼐重新出山。    正如红楼原文中一样,第二次外放。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