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6节 (第1/2页)
要是都能长成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宁安州绝对会是天底下最富足的地方。 “有了良种,就有希望。” 虽然只有十二株稻子,但他们得到了近三千稻种。 有了这三千稻种,一定能培育出更多稻子。 为了这三千稻种,田老农他们,特意又开辟一块地方。 毕竟长出来一季,可能是偶然,必须多培养几季才行。 话又收回来,幸好这里是宁安州,气候适宜,否则试错机会更少。 好消息接连传来。 其中一块地,占城稻十九号二代,里面的稻子有了十足的进步。 说是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才培育出来的。 一亩地的粮食,竟然高达三百五十斤,跟普通稻子差不多了。 当然也有本地农人精心养护的结果,所以放到普通百姓那,差不多是三百斤左右。 亩产三百斤的占城稻,足够让勤劳的农户们动心。 一年多种一季这种稻子,等于多几百斤的粮食。 多种一次田地,累吗?累啊!可是有粮食吃! 宁安州的新宁人们,几乎第一时间去申请。 他们要种占城稻! 他们不怕辛苦! 宁安州本地的农户则默默看看自家的牛。 那些新宁人们,家里大多数没有牛,还那么积极,他们这些宁安州本地人有牛有农具,怎么能落后啊。 纪元培育出来的占城稻,心里一阵激动。 这距离现代稻子自然相差甚远,甚至跟普通稻子比,那也是不行的,产量绝对没有宁安州日常种植的稻子产量高。 如今宁安州普通稻子,已经能达到一亩地四百多斤,水渠肥料农具的提升,一亩地四百多斤,甚至只是均产。 可占城稻的好处就是,能让一年之内,多种一季稻子。 对当地来说,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在什么时候,都是真话。 别看外面正在卷橡胶。 但卷来卷去,还是要回归耕种的。 “继续培育。”纪元道,“我们一定能种出来更好的稻子。” “是!” “没错!” “一定可以的!” 官田众人激动道。 他们一群人在农田里忙了许久,忙到很多人都说他们不像官吏。 还说田老农他们,被官府调过去,还是要种田。 现在呢? 现在看看,他们到底做出什么贡献! 种田怎么了,种田才是万物根本! 他们试验田都标注到五十多号了。 以后说不定还有五十多代。 总之,他们会一直种下去。 纪元看着,对刘同知道:“只要有他们在,宁安州就会安稳。” 以后的宁安州,不在于他,也不在于任何某个单一的人。 只在此地的稻种,在此地的百姓,此地的农人。 刘同知则道:“不用安慰下官。” “您确定什么时候走了吗?” “下一个任期会去哪?” 纪元并不知道。 他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