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权座之外不值一提 第94节 (第2/3页)
“当然,我们一道听见的。” 入华台登庙堂,必定得见着什么不该见的人。 段昇来王都之后最怕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此。 更可怕的是,日日见着。 可随着科举尘埃落定,一切尽都板上钉钉。表哥与那个薄幸人再见,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可今日饮宴,那人竟替了别人出席,是以什么身份去替?他都不敢细想,何况虞兰时。 段晟旁观尽知虞兰时前些年都做了什么,也心知给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端看如今风平浪静的表象,仿佛曾经的执拗果决都淡去了。 但是—— 段晟心有不安,又逢多事之秋,住宅户契一应皆要挑选落定,便没有多少心力去旁顾。 很快,入朝听封的日子便到了眼前。 按科举定例,一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二、三甲进士授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有差。 众人须在封职上进修不辍,等修期满时也有足够的实绩,再分往六部或地方晋升。如此平稳顺遂,自然就是世人称颂的青云之上之路了。 昭清殿中,百官垂袖,听司礼监将封任条例一道道高声喊出,直到万众瞩目的三甲听封。探花、榜眼二人无例外地都去了翰林院内任编修,最后是状元。 “……一甲状元,陈州乌折陵蔺氏蔺知方,封刑部主事,从六品……” 听封一出,殿中骤起窸窣声,回荡在偌大空间中,愈演愈烈。 凤丹堇举手压下,垂帘隐隐绰绰地挡着褐金蟒袍、满鬓珠钗,“经去岁一事,刑部官员连坐者众,职位空缺,无人可用。若是你等自认比新科状元更胜一筹,能居此位,也能向本宫自荐主事一职。就怕有才能者不甘于此,无才能者碌碌无为。本宫深思熟虑久,又有定栾王为此担名,有何不可?” 大司徒付襄越众而出,执朝笏见礼,“主事虽为下级,可刑部所审皆为重案,于朝野安稳关系重大,贸贸然使一初出茅庐的稚子出任,实在太过冒进。还请殿下三思。” “大司徒此话不无道理。”重重珠线后雍容华贵的人影颔首,“大司徒的意思是,该知稚子的才能便不如你们这些叱咤朝野已久的老臣,是也不是?” 付襄微微弓下脊背:“下臣并无此意。” 凤丹堇语气轻慢:“卿家无此意,本宫却听出了。本宫从不信陈规陋习,也奉行于此。如今科举新政已见成效,为我大朔招揽出大批能人,都在这里给众卿家看见。可想一想前年冬,众卿家以死为谏,反对科举新任,不就如大司徒今日此景吗?” 付襄脊背弓得更弯,“殿下言重了,下臣并无此意。” 帘后人影一挥袖:“卿家若无此意,便退下罢。” “……是。” 下朝后,百官循流而出,踏下玉阶。 卢洗捧着新领得官牌如获至宝,生怕摔着碰着,如何也藏不安心。转头去看虞兰时,人家已不甚在意地揣进袖里。 想起方才朝上的波折,卢洗不由问:“兰时兄,你觉着是往翰林院好,还是往刑部好呢?” 虞兰时的目光望向玉阶下,空旷中庭至处的朱红宫门,没有回答。 走在前头的几名官员正在说这个问题:“翰林院修撰往上便是太子侍读侍讲,再往上可也能成太师一路,可终究是温吞文路。哪里及得上刑部主事,虽说都是从六品,然而六部各司其职,掌管百官升迁民生兴衰,最是好出实绩,才得以平步青云——” “按理说,这新科状元是万众瞩目,主事一职却不应轮到他。” “那你没怎么知道详细罢。去岁在陈州拔出的贪污一案,大理寺顺藤摸瓜摸到王都城中,几处线索却都断了。近些日子大理寺卿又称寻到线索,不知是真是假,咱们也没看到。却诈出了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